品读苏东坡之王长官: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长官: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满庭芳》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此引发了文字狱。苏轼是继欧阳修后的文坛领袖,他的诗文流传很广,就连宋神宗每次吃饭时,都要读苏轼的诗文,一天不读,就觉得饭不香。因此任由苏轼不满新政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会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一关就是四个月。宋神宗抓苏轼,本意只是想让他收敛收敛,但是朝堂之上有一帮小人,利用此次事件曲意搜罗苏轼的诗文,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再加上有当时的太后求情,他的政敌王安石也上表为他求情,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受他文字狱的牵连,纷纷被贬,诸如“苏门四学士”。苏轼一生大多数在贬谪中度过的,他的好友也跟着被一贬再贬,最可惜的要数苏轼最器重的秦少游,五十几岁就死在被贬滕州的途中。得知秦少游因他牵连已死,苏轼心痛万分,痛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苏轼其他的朋友因怕被株连,为了避嫌,纷纷疏远了他,这使他倍感世态炎凉。在黄州期间,苏轼身边没有朋友,对于这样一个好交游的大文豪来说,真是个煎熬。老朋友不在了,就交新朋友,可是整个黄州也没有几个大儒,他又哪里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呢?但这并不妨碍苏轼交朋友。

苏轼在黄州交朋友,无所谓地位高下、个性差异,只要在一起能聊得轻松愉快就行。据说,有一回他与几个山野村夫聊天,可是他们中有几个是能说会道的呢?他们越聊越干巴巴的没意思。苏轼就请求他们讲鬼故事,可是他们连鬼故事都讲不出来。苏轼索性说,你姑妄言之,我们姑妄听之,你就随便胡编乱造也行!苏轼的一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大家放松下来,再也不顾忌他是什么大文豪了,彼此间无话不谈,无事不说,尽欢而归。

虽然说,苏轼的这些乡野朋友陪他度过了很多寂寥的时光,但是对于一个有思想的文人来讲,他还是需要有一个旗鼓相当的朋友来共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与他频繁往来,五年中竟七次来访。

陈慥即陈季常,号龙丘居士,为人豪爽,精通禅学。他的老婆柳氏是个出了名的悍妇、妒妇,据说有时客人在家,她就对陈季常骂声不绝于耳,陈季常对她颇为惧怕。于是苏东坡就写了一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调侃他: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陈季常夫人柳氏的籍贯,自从苏东坡这首诗面世以来,陈季常老婆“河东狮吼”的绰号便威名远扬,一直流传至今,“河东狮吼”一词,现在也成了广大强悍妇女同志的代名词。现在这则轶事,被许多影视公司拍成喜剧,供人们茶余饭后笑谈。

由此可见,陈季常的友谊,在苏轼的生命里是何等重要。陈季常不仅自己来看望苏轼,还带来了苏轼仰慕已久的隐者王长官。苏轼这首词就是写给王长官的。

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隐居的王长官,因送陈慥来拜访苏东坡,得以与东苏坡会晤。苏东坡对王长官的大名早有耳闻,可以说神交已久,只是未能有机会谋面。所以这次有缘相见,苏东坡兴奋异常。因而这首词虽然写的是三人交游,但较多的篇幅,却是写自己与王长官倾盖如故之情怀的。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苏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词的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苏轼将王长官的品格与长江共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语出惊人不同凡响。然后,苏轼又用“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比喻王长官的品格之高,说明了他傲干奇节、风骨凛然的秉性。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这一句告诉读者王长官的居住地点,以及用竹松比喻衬托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说,如果不是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与自己见面,恐怕两人还没有机会见面。句中既有苏轼的自谦之情,也饱含了他对于王长官人品的仰慕之情。

接下来的语句,既写了三人会饮的情景,又描写了当天气候景色,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自己与王长官相遇的脱俗。古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苏轼久居蛮荒之地,幸得有情投意合的朋友来访,心中自然是充满了“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的豪情。

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经历了人生跌宕起伏的苏轼,三杯热酒下肚后,自然是有满腹的心事要和朋友相诉。他感慨“居士先生老矣”,人生的有限年华,在不断地被贬谪岁月中蹉跎了。他们彼此情投意合,通宵达旦地畅谈人生,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夜欢谈转眼已天明​‍‌‍​‍‌‍‌‍​‍​‍‌‍​‍‌‍​‍​‍‌‍​‍‌​‍​‍​‍‌‍​‍​‍​‍‌‍‌‍‌‍‌‍​‍‌‍​‍​​‍​‍​‍​‍​‍​‍​‍‌‍​‍‌‍​‍‌‍‌‍‌‍​。还有许多知心话还没有来得及说,船鼓就已经催发了,彼此情未尽,何时能再相逢?一句“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满怀作者的惜别之意。

当年白居易被贬谪江州时,就算是“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但他至少有刘十九相往来,还能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兴致,还能够有知己间“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可是苏子没有,他的那些朋友大多受他牵连遭贬谪,还有的就是疏远了他。

刘禹锡被贬安徽任通判时,尚有三间三厢的房子,他可以在这样的陋室里作“陋室铭”;可是苏子没有,他是一个死里逃生的犯官,没有俸禄,一家人只能躬身田亩,自建“雪堂”。刘禹锡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是苏子没有,他只有一些乡野间的朋友。

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品性高洁的隐者王长官,能够和苏子的挚友陈季常一同来拜访,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患难见真情,朋友之间的真情,不是体现在门庭若市时的锦上添花,而是体现在门前鞍马稀时的雪中送炭。

无疑,王长官和陈季常的友情,是苏子生命里的一束光芒和一抹温暖。这样的光和暖,让我们在无论多么艰难的境地,都能够有勇气向前行。即便是外界寒气逼身,我们的心中也因有温暖的友情而暖意融融。

“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亲爱的朋友,尽管离别就在眼前,但你们的友情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