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大诗人的贬谪文学的奇异风景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包括白居易、元稹、韩愈),都有被贬谪的痛苦经历,以刘禹锡、柳宗元较多周折而难以释怀,生命沉沦时的忧愤和孤寂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体现得格外分明,成为唐代贬谪文学一道悲怆冷峭的风景线。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但他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十九岁左右,他到长安游学,于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宏词科,并于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他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措施。可不久改革失败,王叔文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刺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前后近十年,直到元和九年(814),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他又被发落到距离长安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后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他在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任刺史十余年,至宝历二年(826)方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史、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

刘禹锡不仅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当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实他的诗是别树一帜的。他的诗歌今存七百多首,大致可分为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他作诗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辞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弘气度和豪劲骨力。如《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山。

读来别有一种矫拔深长的韵味,在当时就赢得了白居易“诗豪”的赞誉。

但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贬谪中度过的,他的讽喻诗多作于被贬逐朗州期间,为针砭时弊之作。如《昏镜词》讽刺统治者讳疾忌医,《飞鸢操》揭露守旧大臣的尸位素餐。其《聚蚊谣》云:“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在写法上采用《诗经》的比兴体制,用“群蚊”讽刺朝中的反改革势力,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

刘禹锡的感遇诗受阮籍咏怀诗的影响较明显,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他在《学阮公体三首》其二中说:“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表明遭遇挫折而不气馁。其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云: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即便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这是非常难得的。他在《浪淘沙词九首》里说: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又《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同样洋溢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刘禹锡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他在《金陵怀古》中说:“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通过对与前朝史事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能使人在欣赏诗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这在以《金陵五题》为名的一组七绝里表现尤为卓越,其中如《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咏史诗在刘禹锡诗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上极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

在被贬逐的二十多年间,刘禹锡到过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受当地民谣俚曲的影响,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他的竹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九首》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取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又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使之更加符合歌唱的自然口吻。他写的杨柳枝词亦如此,如《杨柳枝词二首》其一: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

又《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些诗的特点是像民歌那样大胆吐露内心的情感,保存着清新爽朗的情调与响亮和谐的节奏,但又比一般民歌细腻、华美一些。刘禹锡的其他近体诗,也往往具有这种爽朗明丽、韵调优美的特点。如《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般说来,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无论是古诗、乐府、近体都有这个特点,特别是他被贬期间写的民歌体诗,更是新鲜活泼、格调明快。他的近体诗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艺术上也是独辟蹊径的,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人,但他生于长安,童年在长安度过,十二三岁时随父去过夏口,又游览过长沙。贞元九年(793),他登进士科,嗣后游历过邠州(今陕西彬县)。贞元十四年(798),他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三年后被调为蓝田尉。贞元十九年(803),他自蓝田尉被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结识王叔文并加入其集团。永贞元年(805),他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持的永贞革新,不久王叔文集团失势而瓦解,他被贬到荒凉的永州(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做司马。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以前,他是一帆风顺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在永州任司马约十年,司马是定员之外的闲官,因而他能全力从事著述,写出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诗文作品。元和十年(815),他与刘禹锡等人忽然都被召回京城,旋即又都改贬为远州刺史,他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官职虽然都有所升迁,地区却是更远了,四年后他病逝于柳州。

柳宗元的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主要内容是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忧愤极为深广,风格清冷峭拔。他在《别舍弟宗一》里说:“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怎不令诗人愁肠寸断,如其《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所形容: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再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所说: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如刀剑刻骨铭心,似海雾遥无际涯,展现了遭贬谪诗人的苦难人生和无端悲愤。

柳宗元作诗得屈骚之余意,有长于哀怨的特色。如《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把异乡逐客的凄凉哀怨,表达得深婉幽峭。为从遭贬谪的悲愤中解脱出来,柳宗元读佛书,游山水,幻想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他在被贬谪期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如《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一种僻居的清冷寂寞情怀始终萦绕心头。他在《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中说:“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在冷寂的月夜,只有泉声和山鸟相伴。

由于被贬谪到边地的孤独寂寞,柳宗元的山水诗常呈现出一种空旷孤寂境界,地老天荒,冷峭异常。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虽说是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平淡风格的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是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极为孤独峭拔。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韦、柳常被相提并论,如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苏轼说柳宗元与韦应物的诗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认为柳宗元兼有简洁、温丽、靖深之长,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