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元章《阿那曲》原文|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叶元章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杨太真

这是杨太真(即杨贵妃,小名玉环)仅有的一首传世的词。阿那,即婀娜。《阿那曲》,原为七言绝句,押仄声韵,一、二、四句有韵,平仄则较古绝灵活。词为单调,同一词调,其平仄、韵脚亦不尽一致。唐人以入乐府,宋人称为《鸡叫子》。关于此词起源,旧题谓最早系由杨太真作此曲。万树《词律》以此调未被收入《词谱》,疑即《纥那曲》之转音,因《纥那曲》亦绝句衍化而来,两词有相似处。徐士俊《古今词统》认为此系赠善舞者张云容作。又徐《词苑丛谈》载:“姚氏月华随父寓扬子江,与邻舟书生杨达相遇,见杨达《昭君怨》,爱之,命侍儿乞其稿,遂相往来。一日,杨偶爽约不至,姚作《阿那曲》”。按姚词与杨太真此词平仄相去甚远,且与舞艺无涉,自不足据。此词出处虽尚无定论,但它脱胎于绝句,则是无疑的。

杨玉环乃是唐玄宗宠妃,史称其能歌善舞,妙解音律。此词实出自其手,似亦近理。词共四句二十八字,所写的都是舞态。除了首句系从正面直接描绘舞蹈动作外,其余三句均系运用传统的比喻、象征手法,多侧面地加以渲染,颇得斜阳草树、掩映生姿之妙。

歌衫舞袖,长袖善舞,足见,舞总是离不开袖的,中国古代舞蹈则更重视水袖的功能。故写舞必得先从衣袖写起。这开头一句的“罗袖动香香不已”,第一个“香”是名词,应是指长袖舞动时掀起的阵阵香风,又可理解为罗袖搅动了凝聚在舞女身上的脂香粉气。“动香”一词,形容舞态,形象生动而概括。“香不已”的“香”则是名词动用,有香飘或香满之意。盖舞袖在不断地挥动,香风也在不停地飘散。这里是以赋(即直陈其事、不无夸饰)的手法,写动态中的舞酣畅淋漓之状。

如果说,首句乃是重在写实,以下三句则全从虚处着笔。第二句“红蕖”,即红莲。“袅袅”,纤长的、柔嫩的样子。红莲,不仅色香俱全,而且亭亭出水,体态轻盈。以玉立于初秋的薄雾里、轻轻地摇曳着的荷花来比拟曼妙的舞姿,可谓贴切。此句是从另一角度,即在静态(相对静止)中刻画舞姿之美。

第三、四句是对偶句。“轻云”承上句“袅袅”,“摇风”与首句“罗袖”呼应,喻躯体和双臂的摆动,乃“动香”一词的具体化。此句言舞姿犹如出谷轻云,随风飘动,既潇洒,又舒卷自如。“嫩柳”与“轻云”对举,则在于形容舞女腰肢之细。“拂水”,承“摇风”,风摆弱柳直至低拂水面,在于形容舞女腰肢之柔。“摇”、“拂”之前加副词“乍”、“初”,表明舞姿因节奏缓慢而更显得轻灵柔和,荡人心魄。

总之,此词写舞,有实有虚,有动有静,笔力变化而有层次,描写时能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某些用语甚奇,如“动香”、“摇风”,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得,甚见匠心。

有人曾谓此词“既言秋烟芙蕖,又言嫩柳初拂,物候失序”,似有时空错乱之嫌。其实,这三句纯属虚写,无非在着蜮描绘舞姿之妙,所引用者未必都是眼前实有之物。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之类借助形象化语言或运用比兴手法以烘托气氛、突出描写对像的特点,是常见的、合乎创作规律的。倘一一坐实,反而会陷于胶柱鼓瑟,而有悖作者原意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