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晚亭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李彬

从你的笔下

一座晚亭渐渐耸上峰顶

归人在路上

夕光明灭于远方的层林

再添上几笔,你便去了

而那被画出的石凳

从此替你期待着来人

而我真想登临此亭

让一条条道路自亭下展开

远远地追寻你的足迹

哦,大师!如今谁知道

但见飞檐从暮色中翘起

恰如一只鹤

正欲向天外飞去!

王家新

一幅风景画出现在画师的笔下,人用动态的语言来描绘画中的景物,如写晚亭“耸上”峰顶,归人“在”路上,夕光“明灭于”层林,其中几个动词用得很妙,使静态的风景变得活动起来。有了这一层语言陈述,画师的画虽未见,读者亦可从中想象出画的高妙。中国艺术历来就有诗画结合的传统。此诗描述的对象是画,诗不仅勾勒了鲜明的画境,而且也占尽了浓浓的画意,而这层画意背后所蕴藏的正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诗眼”。

“再添上几笔,你便去了”,画师完成了画,便离开了;但这幅画却给诗人带来创作冲动。他从画里似乎悟出些什么,并用诗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那画中的石凳,在期待着来人。画师也许是事业上成功的攀登者,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勇攀高峰;也许他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期待着有人同坐相语,以慰人生。反正,画师的命运吸引了“我”,于是“我真想登临此亭”,从亭间向下俯视,那一条条道路上一定留有画师的人生足迹,而探寻这些足迹,不仅能使“我”了解画师,也能从中得到生活的启悟吧。

是画,也是画师,感动了诗人。诗人最后不禁生出几许感叹来。“这座亭子从何而来?”仅仅是画师的信笔涂墨吗?诗人没有回答,却留给读者许多余意。而写亭子的“飞檐从暮色中翘起”,正巧妙地回应了诗题“晚亭”两字。末几句,诗人表面上写飞檐翘起如一只鹤,欲向天外飞去,以显示画师的画栩栩如生。而深一层看,由这“飞檐”“鹤”所构筑的意象不也呈现了画师的形象吗?那种对人生进取的毫无止境或者是飘逸自由的浪漫性灵,正是诗人所要赞美的。由此,画境全出、诗意也已尽致。

如果单纯为画作诗,此诗也就平常。而巧妙地借画意表诗情,诗情画意,交相融合,诗就不那么一般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