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亏人生唐伯虎——读唐寅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不亏人生唐伯虎——读唐寅

唐伯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趣,故事最多的文人之一。

他有一阕《一剪梅》词,最能道出古代女人的闺阁愁怨: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阕词采用《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法,回环反复吟诵,把女人情感深处的秘密透露出来。如果是个逗趣的男人对一个愁肠百结、一片痴情的女人说这番话,那肯定会使得女人生出被挑逗被窥破心结的面红耳赤;如果是女人说这番话,那只能是深惋凄恻的内心独白,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男人写女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写得如此细腻生动,可见词人如何地深知女人。

确实,民间把唐伯虎称作“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自己对此似乎也乐于消受,并作了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在一些人眼里被指责为轻薄妖冶的象征,但唐伯虎特别喜欢它的鲜丽烂漫,灿若云霞。并筑室其中,日复日、年复年与它朝夕相伴,花下坐,花下眠,花前醉,以花换钱谋生。他在自己的一首《默坐自省歌》里唱道:“头插花枝手把杯,听罢歌童看舞女。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之为耻。”

其实唐伯虎钟情桃花的背后,是爱自由,爱享乐,爱女色,爱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与唐伯虎同朝,小唐伯虎九十六岁的冯梦龙作《警世通言》,里面有题为《唐解元一笑姻缘》的故事,写的就是民间流传的唐伯虎点秋香。在这个故事中,唐伯虎为了一位一见钟情的青衣丫鬟,甘愿从苏州追到无锡,改名换姓扮作下人混进华府当仆佣,最终赢得主人好感,赐秋香与之完婚。

唐伯虎的才气,绘画更甚诗文,山水画、花鸟画之外,更擅长仕女、人物画。他的《贵妃出浴图》、《簪花仕女图》、《秋风纨扇图》都很有名气。至今苏州城还流传他画《四美图》的故事:说的是唐伯虎听说苏州城顾家有一对孪生姐妹,长得非常漂亮,身边两个丫环也很出众。于是心里盘算,四个美女走在一起,在花园里赏花嬉戏,该是多美的景致,要是能把她们画下来,那该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在创作冲动的驱使下,他找到顾府,这是一座很大的宅院。古时候大富人家的小姐是养在深宅大院里的,她们的户外活动往往只局限在宅院的后花园,外人几乎不可能与之接触。唐伯虎围着顾家大院转圈圈,想不出求见的理由。走到后花园的围墙外边时,他突然发现围墙边一棵老榆树枝繁叶茂正可利用。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带上画具干粮,趁无人注意,爬到大树上选了个隐蔽处,坐等四位美女游赏花园。功夫不负有心人,太阳一竿多高时,两个丫环陪着这对孪生姐妹说笑着走进了花园,她们甚至毫无顾忌地走到围墙边大树旁的桌凳边坐下,边由丫头梳头边说私房话,说到高兴处还互相打闹逗趣,这一幕最自然、最生动、最浪漫的少女生活场景,是唐伯虎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他几乎惊呆了,似进入了碰上天仙下凡的幻觉。好半天才回过神,想起今天趴在大树上的由头,于是在画板上急速地把她们的图像勾画下来。回到家第二天画成了轰动一时的《四美图》。

据说唐伯虎画《四美图》的名声传到江西南昌,正德皇帝的叔父宁王朱宸濠更有想法,认为四美不足,请唐伯虎到江西南昌为他画《十美图》。唐伯虎到南昌后,感觉到宁王居心不正,另有所图,便借酒装疯,巧妙地离开了宁王府。没有画成《十美图》,倒是在游览滕王阁时,画成了流传后世的名作《落霞孤鹜图》。

唐伯虎的身世经历是最有传奇趣味的。他是富商子弟,父亲不满于商人虽富却没有政治地位的处境,让唐伯虎从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希望他走上科举道路,为家族谋取理想的政治地位。唐伯虎从小聪明过人,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十六岁在乡里以第一名中秀才。但之后的十来年,他把兴趣转向文学艺术,大量时间花在和朋友的花天酒地,甚至出入秦楼楚馆放浪形骸,几乎完全放弃了科考准备。幸好一位叫祝允明的朋友十分惋惜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规劝他回心转意,立志功名。终于激发了唐伯虎的上进心,他慨然表示:“闭户经年,取解首如反掌耳。”

果然,他闭门读书一年,考中江南乡试第一名举人,摘取了“解元”的桂冠。所以后来民间和戏文中称他唐解元。这是他二十九岁这年的业绩。第二年,也就是他三十岁这年,他踌躇满志和同窗好友到北京参加会试。在他心目中,考个进士出身不过是举手之劳,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他做梦也想不到,与他同行的一个名叫徐经的江阴人贿赂主考官的书童,偷得考题,案发后,徐经身边的人都被牵连,唐伯虎当然不能幸免,被捕入狱,经过再三拷问,关了几个月之后被永远取消科考资格,发往浙江为吏。

出狱之后,遭此莫名横祸的唐伯虎满含辛酸和愤怒,大呼“士可杀而不可辱”,断然拒绝为吏,自回老家,彻底抛弃了功名念头。写了一首《怅怅词》发泄心中的不满:

怅怅莫怪少年时,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诗的一、二句不无留恋得意地写他少年时才气奔放,学有所成,得到同龄少女风花雪月爱恋的经历。三、四、五、六四句接着写青少年时期朋友、男女交往的动情缠绵和幽怨惆怅,这是诗人多情多烦恼的人生写照。“杜曲”、“灞陵”是两个地名,都在长安,是唐诗中常出现的宴饮送别之地。七、八两句写自己功名富贵的理想,从自信连中三元的巅峰跌落下来,化为泡影,化成两行伤心的眼泪,不过诗人又自我解脱说人的三生(前生、今生、来生)最后还是要化为一堆白骨,归于虚无,所以人生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九、十两句诗人高兴地回忆少年时与几个朋友扮作乞丐,唱着《莲花落》在妓院门口讨钱,之后买酒到城外豪饮的顽皮闹剧,觉得那才是真实有趣的人生故事。

唐伯虎在桃花坞以卖画为生,过了十多二十年逍遥自在的日子。虽然前妻因他功名失落离他而去,但不缺女人关爱的唐伯虎很快又与沈氏相恋相爱,继而娶为妻室,两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一首《感怀》诗很能说明他这段时间的心境: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晚年的唐伯虎把人生看得更透彻,性情更加疏放,他有一首《漫兴诗》很感人:

人生七十古来有,处世谁能得长久。

光阴真是过隙驹,绿鬓看看成白首。

积金到斗俱是闲,几人买断鬼门关。

白日升天无此理,自古有生还有死。

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

古称彭祖寿最多,八百岁后还如何。

请君听我歌且舞,穷通寿夭皆由他。

唐伯虎那么好的才气,不得用世,虽然一辈子诗酒狂放,表面看自得其乐,其实内心深处的感受还是很心酸的。史书说唐伯虎的最后一段时光“生活潦倒,贫病交加,在势利的社会中过着孤寂的生活”。他去世前在病榻上回顾自己“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寻乐月中眠”的一生,很有感慨地留下一首《伯虎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之后便永远地在阳间停止了他的欢歌曼舞、花边柳边的行踪,停止了他令世人叫绝的画笔诗笔。他老人家可能漂流到被他称作“异乡”的另一个世界,做着他前边想做却不得做的事,或许继续着他乐此不疲的浪漫之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