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题解】

选自《漱玉词》。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女词人。学者李格非之女。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过莱州、淄州太守,公事之余,夫妇俩除爱好词,时相唱和外,亦致力于搜集和赏玩书画金石。金兵入侵,相继渡淮南奔。不久,其夫病逝于南京。此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只身漂泊于杭、越、台州、金华一带,晚年景况孤寂困苦。工诗能文,尤以词名世。散文简洁流畅,以《金石录后序》有名。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爱国热情,风格豪迈遒劲。惜散失甚多,仅存断句零篇。词以南渡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写闺情,表现闲适生活,妩媚风流,韵调悠美。《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均为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的作品。后期多抒身世之感,寄寓家国之思,感情凄苦,低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为此期代表作。前首词中连用七对叠字,自然准确,细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惨遭国破家难后孤寂无依的凄苦情状,尤为历代词论家所叹服。其词善用白描手法描绘形象,能以常语入词,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另有《词论》一篇,对北宋词家多有批评,强调音律,崇尚典雅,严格区分诗词界限,反对“以诗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独到见解。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如梦令”,词牌名。在词牌之下,原有题目“酒兴”。这首词是李清照追忆自己少女生活的作品,写的是与姐弟们一道,划着游船游览大明湖的生动情景。

【解读】

全词六句,词意发展分三层。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我曾记得在那临水的亭台游玩,一直到时近傍晚,喝醉了酒哪里还记得回家的道路。〕

第一层,忆昔日出游溪亭,日暮沉醉的情景。“常记”,“曾经记得”,或“常常记得”之意,可见这是一首回忆之作,是反映词人早期生活的。“溪亭”,溪边之亭,即临水的亭台(一说,宋时名泉之一,靠近济南城西北的大明湖),交代回忆之事发生的地点。“日暮”,叙写回忆之事发生的时间,已近傍晚。那么,是何种有趣的乐事使得词人“常记”呢?

“沈醉不知归路”,“沈醉”同“沉醉”,大醉之意。词人不写白天的赏景,而从时近傍晚沉醉溪亭写起,诗人出游到“溪亭”,游兴甚浓,一日春游,直至“日暮”;词人借游兴饮酒,在“溪亭”,酒兴甚高,以致“沈醉”,直到“日暮”。因为时已“日暮”,暮霭沉沉,夜色降临,更因“沈醉”,醉意醺醺,才“不知归路”。由于“沈醉不知归路”,才引出了下文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的发生。一位少女,生活在封建礼教甚严的北宋时期,能够像男子一样,大胆出游,甚至沉醉晚归,充分表现了她风雅的情怀,和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的精神。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待到游兴已尽,回舟已晚,游船误入荷花莲叶深处。〕

第二层,写回舟不知归路,引出藕花一片。“兴尽”,待到游兴尽了,酒兴亦尽了,才想到“归去”。“晚回舟”,“晚”字,交代了时间又一段推移,已比“日暮”更晚些了。怎样归去?“回舟”而归,读诗至此,读者才得明白,原来诗人是乘舟而来,所以出游在“溪亭”,饮酒亦在“溪亭”,极为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藕花与水鸟。前后照应,丝丝相扣,天衣无缝。

因为“回舟”已晚,因为词人“沈醉”而归,醉意未消,才“误入藕花深处”。“误入”,以致到“深处”,方才觉察,足见“沈醉”的程度,表现出“沈醉”晚归途中别有一番情趣。“藕花”,点明了这次出游正值盛夏时节。“误入”一句,是上文发展的必然,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划出去,划出去,桨声笑语惊起了一湖滩鸥鹭鸟,扑愣愣飞起。〕

第三层,写舟出藕花丛,惊飞一滩鸥鹭。归舟误入藕花丛,怎样渡出去?词人巧用两个叠句:“争渡,争渡”,朝这一方向,划划;朝那一方向,划划,要寻一条正确的出路。生动地描写出了归舟在“藕花深处”争先外划的情景。暗含着各舟间笑语互答。这样,突出了“舟中人”的沉醉之态,与急迫之情。试想,倘若藕花丛虽大,但较稀疏,便能很快划出;如果藕花虽密,但花丛较小,也不难划出。这两个叠句巧妙地表现了藕花丛既大,且密,令人可以想见归舟误入藕花丛的深度了。所以,这句诗既是对前句的补充,也是对前句的深化。在“争渡”的归舟上,载着诗人,载着“醉客”,但到此时,醉意稍解,想到酒醉“误入”,便觉好笑,更觉有趣了,虽是“误入”,但入了“佳境”,不由发出琅琅笑语。是“争渡”的桨声,是多情词人的笑语,惊起了在湖滩上栖息的鸥鸟和鹭鸶。“惊起”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鸥鹭因受“惊”而鸣叫的声音,和因受“惊”而拍翅齐飞的形象。词人不用“一群”,而用“一滩”修饰鸥鹭,更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原来寂静的湖滩顿时活跃起来的情景,到处鸥鹭在“惊鸣”,到处鸥鹭在“惊飞”,绘声绘形,可闻可见,更增情趣。可以想象,这时,词人乘坐舟上,在这似诗如画的境界中,满载着诗情渡去,渡去……

【综述】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通过女词人春游沉醉晚归、误入荷丛、惊起鸥鹭等有趣情节的描写,表现了她兴尽醉归的欢快心情和风雅情怀,表现了她勇于蔑视封建礼教的可贵精神。

全词句句写景,景物描写形象,生动,逼真,富有生活情趣,读后可闻,可见。词中溪亭、归舟、醉人、碧莲、红荷、银鸥、白鹭等形象,构成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一幅色彩绚丽的“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词人愉悦的心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