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注释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诗看子建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19)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20)十三载(21),旅食(22)京华(23)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24)(25)见征(26),欻然(27)欲求伸(28)

青冥却垂翅(29),蹭蹬(30)无纵鳞(31)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32)

窃效贡公(33)喜,难甘原宪(34)贫。

焉能心快快,只是走踆踆(35)

今欲东入海(36),即将西去秦(37)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38),况怀辞大臣(39)

白鸥没浩荡(40),万里谁能驯(41)

【注释】

①纨绔:指富贵子弟。

②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

③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

④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

⑤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

⑥具陈:细说。

⑦早充观国宾: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指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⑧料:差不多。

⑨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

⑩敌:匹敌。

⑾看:比拟。

⑿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

⒀亲:接近。

⒁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

⒂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⒃挺出:杰出。

⒄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⒅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绩,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19)“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20)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

(21)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

(22)旅食:寄食。

(23)京华:京师,指长安。

(24)主上:指唐玄宗。

(25)顷:不久前。

(26)见征:被征召。

(27)歘(xū)然:亦作“欻然”,忽然之意。

(28)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29)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

(30)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

(31)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32)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意思是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33)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

(34)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35)走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36)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

(37)去秦:离开长安。

(38)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

(39)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40)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

(41)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48年(天宝七载),时杜甫三十七岁。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那些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飞扬跋扈的生活。而偏偏像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诗人开篇就以重墨对前辈直抒胸臆。

他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可比扬雄,咏诗不输曹植。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自己的卓越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简直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想了。诗人信笔道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大有睥睨一切的气概。

然而写这些,除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才华和大志,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现实是残酷的,“路津”早已被“纨绔”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看一下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吧: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毛驴在京城奔波。早上去敲富豪人家的大门,晚上追随贵族身后扬起的灰尘。

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朝廷特试,我跃跃欲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谎言下,所有应试的人全都落选。这对我来说就像飞向蓝天的大鹏突然垂下了双翅,遨游远洋的鲸鱼一下失去了双鳍。耻辱、悲惨和失望让我喘不过气了。我愧对您老真诚的关照和赏爱,常在百官之中吟诵我写的诗。我也曾为您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一样。我不甘心如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独守穷困。诗人多么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所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压悲愤,却仍不免在那里徘徊瞻顾。

虽然这次您没能帮上我,但我决不会因此而不高兴,只是有些不甘心,对这次离开京城有些犹豫。我真的有点舍不得离秦东去,舍不得终南山和渭河。我常想报答您老,何况又是与您老辞行。我这一去,就如白鸥飘然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

诗人把那种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委婉动情,丝丝入扣。充分体现了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的艺术特色。而诗人曲终高奏,其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又一次在我们的心头激荡,也使全诗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