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对雪》表现对国家和亲人命运关怀的情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杜甫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没有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此时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战,大败,死伤几万人。得知消息后,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句解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的鬼,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在风中飘舞回旋。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好像照得眼前一片通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的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评解

这首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暗点了房琯失败的事实。既然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待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五、六句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像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

结尾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公元756—757年(至德元年至二年),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十年后,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两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