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之悲刘伯温——读刘基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高人之悲刘伯温——读刘基词

刘基,字伯温,生活在元末明初,是个一辈子被痛苦、辛苦折磨的才子,在民间很有名气。

他有一阕《浪淘沙·感事》: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这阕词题目为“感事”,不知道他具体是感什么事,但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短短五十四个字的作品,写景连用冷烟、斜晖、寒枝、清露、凋枫等冷寒凄清之语,描绘出一派萧索、毫无生机的景象。又用凝恨、梦、惆怅、伤悲、绝怜等直接抒情的字眼,表现出很糟糕的心情。把写景抒情的两组词句合在一起研读,就感受到词人创造出的凄绝孤苦的意境。词的末尾一韵“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是一种生命被冷冻,被隔绝,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绝望的悲鸣。

如果说这阕词表达的思想内容还比较含蓄朦胧,那么他的另一阕《水龙吟》就显得更直白一些: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词中刘表是东汉末年汉献帝任命的荆州刺史,当时中原战乱,很多难民南下避乱,士子也多有归附,于是刘表得了一个扶困济难、礼贤下士的名声。王粲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是着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朝廷正遭受董卓之乱,朝中人人自危,王粲不敢接受任命,遂南下荆州,寄身刘表处前后十五年之久。后来曹操征刘表,刘表病死,儿子刘琮继守荆州,投降曹操。王粲是主降派,归曹后很得信任,被重用,封为关内侯。王粲投奔刘表,本来抱负十足,希望有所建树,但后来被冷落,一事无成,苦闷中写了一篇《登楼赋》。赋中说自己是匏瓜徒悬,甘泉无用,“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表达了失望之极,欲另谋他就的意思。

这阕词中,词人感叹自己生活的世道已没有招贤纳士像刘表这样的人物,这是一层绝望。后边又接着表达,即便有,如王粲可以投奔刘表,又当如何?还不是十多年冷落,空数镜中白发,这是第二层绝望。

词的下片继续抒发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惆怅。在江湖上萍踪飘浮,无所用世,于是萌发了归隐故乡的念头,但是极目家乡的视线和随梦乘风归去的身影都被众多而遥远的山山水水阻隔。无奈之下,想借音乐表达一下情思,却也因为天寒地冻,琴弦僵硬,手指不灵,而无法弹奏出旋律。不得已,只能目送归鸿,直到它们消失在冥渺的天际。

士子之才,售与帝王,这是古代绝大多数读书人无法改变的人生轨迹,刘伯温也不例外。

刘伯温生活于元末明初,浙江人,出身名门大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由于智商很高,读书从不见其苦读苦背,很多经典却已默记无遗。他读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天文、兵法无所不窥,尤其精通地理、天象、阴阳卜卦。二十三岁时考中了元朝顺帝的进士。他的老师对他父亲说:您这位公子必将高显家族门楣。考官更是评价刘伯温必定是相才。果然,刘伯温在二十五岁这年顺利出道,成为元朝末年官场上少年得志的典型。但是由于元朝统治者骨子里的种族偏见,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南方人。刘伯温不幸排在末等。又由于官场上有史以来根深蒂固的论资排辈和对新锐的当然的蔑视,刘伯温在之后的二十五年中,从县官到行省考官,到帅府都事,四次任职,四次辞职。第四次离职之后干脆回到家乡浙江处州青田读书写作,用长达五年的时间反省审视自己的政治经历和治国理论构架,写成了一部名为《郁离子》的着作。“离”为八卦之一,指火,是文明之象。“郁”是郁郁然的意思,形容事物的昌隆兴旺,“郁离”二字合起来,是建立盛世文明的意思。“郁离子”是刘伯温自称之名,和庄子、韩非子类似,既是人名,又是书名。《郁离子》采用先秦诸子以寓言比喻事物,阐发思想观点和哲理的表述方式,自创了一些生动简练的寓言故事来反映元末明初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自己的政治主张。《庄子》寓言多是阐述哲理,《郁离子》则很类似《韩非子》,多为政治寓言,甚至可以说是刘伯温的治国蓝图。

刘伯温五十岁时应邀出山辅佐朱元璋打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先后破陈友谅、张士诚。明朝立国后,五十七岁这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太史令,后来升御史中丞,仍兼太史令。可以说在辅佐朱元璋的十五年中,大部分时间深得朱元璋信任,几乎言听计从,待为上宾,碰上难以决断的重大问题,比如打天下时是先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坐江山后选谁当宰相,都要问计于他,甚至请他卜卦、看天象、祭祀天地消灾免难、求雨等。刘伯温对朱元璋更是倾其所有,殚精竭虑。投奔之初就献上时务十八策,战事吃紧时母亲病逝也没有回家葬母。尤其可贵的是刘伯温功勋卓着又从不居功,只知忠诚事主,好几次朱元璋要任命他为宰相,都被他巧言力辞。忠诚总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刘伯温先后得罪了不少朝廷重臣,这些人不断地在皇帝耳边说刘伯温的坏话,加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能者多劳,必有所缺,刘伯温在其生命的最后两年,还是被弹劾、被冷落,后被遣送回乡。在临行前一月,任右丞相的胡维庸见朱元璋疏远刘伯温,便假装示好,带医生来探病,刘伯温服用了他的药,几天后便觉肚中形成了拳头般大的块状物,病情急剧加重。离开京城时,朱元璋还专门下诏威胁说:“君子绝交,恶言不出;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刘伯温到家后不几天便与世长辞。刘伯温在青年不顺时,借古乐府《梁甫吟》之题写过一首诗,表达对被误解、迫害和人心难测的激愤,开头几句说:“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从诗中可见,词人在几十年前就已看透了身边的人情世故,但恐怕没料到自己也走不出管仲、屈原这些良臣献身的悲剧圈子。

刘伯温之为人,胸怀大志,又深藏文韬武略,且品行端正,不走极端。青年为官,逢乱世,因不随波逐流而几上几下,以怀才不遇的痛苦自放山水,发奋着书。晚年投奔朱元璋,得以施展抱负,建立卓着功勋,但最后也是在“高处不胜寒”的困境中被害身亡。

刘伯温的一生不知该称为喜剧还是悲剧,如果说是喜剧,那是说他少年得志,晚年大展抱负,不愧人生一场;如果说是悲剧,那么他的经历也确实艰辛坎坷,追求于斯,牺牲于斯。他在自己的着作《郁离子》中有《鲁班》篇,有《千里马》篇,说的都是希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殊不知大梁有负重之苦,千里马有累死之难!

笔者曰:怀才不遇世人悲,且莫忧伤空泪垂。伯乐选中千里马,血泪负重魂不归。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