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读书会
李维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对读书感兴趣,能认真阅读名师推荐的专业书。你还通过制订阅读计划促使自己读书。这种做法应该坚持。
你在答卷中说:“希望能组建一个‘郑大新传读书会’,每次都能有老师与我们交流心得,防止‘死读书’或者‘沉默读书’,在交流沟通中迸溅出思想火花。”你的建议有一定道理。
读书会的作用在于分享阅读心得、开阔学术视界、撞击思想火花。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倡导成立读书小组。《战争论》是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全书共3卷8篇124章。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为了了解战争、指导战争,在延安专门组织了一个《战争论》读书小组。小组成员每天在一起读10多页,读完后各自谈自己的读书体会。1959年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毛泽东又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逐章逐节地学习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在高等院校,读书会并不鲜见。郑大新传院广告系就办过读书会。2014年12月26日,我到广告系办公室同教师座谈,他们认为读书会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使老师深入思考某一个专题,有助于把教学相长具体化。为了表示对广告系读书会的支持,2014年12月底我回到北京以后,写信向广告系师生推荐了一批与广告专业有关的书目,包括马尔科姆·拉德威尔的《引爆点》、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F.贝格贝岱的《¥19.99》、克雷格·斯图尔等的《共鸣》、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等。
组建读书会并不难,难的是怎样使读书会真正起到作用,具有内在吸引力。有的读书会热乎了一阵子,就冷了下来;有的读书会开始许多人踊跃报名,没过多久,有些人就觉得意思不大,纷纷退出。为了使读书会既有有效性,又有吸引力,在着手办这件事情之前,就要明确以下各点:
第一,读书会应是自下而上的,是师生呼声的反应,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撮合。既然你有成立读书会的要求,可以尝试着与几名志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结合成读书小组,先学起来。只要你们读书热情不减,这样的读书会和读书小组就不会是短命的。
第二,参加读书会的人员不宜太多。人多固然可以壮声威,但由于大家的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专攻方向不同,每个人都会提出个性化要求。主持人在安排读书活动时,如果兼顾所有的特殊需求,就难免多、杂、散;如果不考虑这些特殊需求,被忽略的人就难以保持参与热情。小型读书会五六人、七八人,大型读书会二三十人、四五十人就可以了,再多了就容易流于形式。
第三,读书会成员聚在一起,主要不是念书,而是分享阅读心得、开阔学术视界、撞击思想火花。每个成员都应围绕某一主题先读一些书,到了读书会活动日相互交流沟通,深化对书籍精髓的理解。每次讨论都不要下终极结论。最好能梳理出分歧点,并以此作为下一次研讨的重点。
第四,要紧盯学科发展前沿。读书会的生命力在于战略性和前瞻性。好的读书会不是跟在别人后面复习早已学过的功课,而是学习、讨论、研究前沿领域的各种问题。因此,读书会或读书小组要争取专家学者的指导,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读书会也可在一起交流、碰撞。这样的读书会对大学学子才会有凝聚力和吸引力。
经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如果郑大新传院能有一二十个达到上述要求的小型读书会或学习小组,你所希望的“郑大新传读书会”就会应运而生。
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27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