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遗忘
案例
在国际心理学史上,最早对遗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者,实验中要记忆的材料是一些无意义音节。他创造了一种测量遗忘数量的方法即节省法。艾氏首先将无意义音节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记下学习所用的时间或次数,间隔一定时间后,由于遗忘而不能背诵,再重新学习达到背诵的程度,记下第二次学习所用的时间或次数,然后计算一下第二次比第一次节省的时间或次数,并计算出不同时间间隔后记忆保持的比率或遗忘的比率。实验结果表明:学习后经过1小时,就遗忘55.8%,经过1天,遗忘率为66.3%,经过2天,遗忘率为72.2%,经过6天,遗忘率为74.6%,经过31天,遗忘率为78.9%。
分析
在艾宾浩斯以后,其他人所做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些实验结果一致表明:遗忘并不是人们以前认为的是在记忆以后过了很久才开始的。事实是识记之后遗忘立即就发生了,而且如艾宾浩斯所说:“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可见,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这是遗忘的基本规律。
记忆之后为什么会发生遗忘呢?所谓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遗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经历过的事情、学习过的材料,不经复习就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这叫永久性遗忘;由于干扰刺激而导致的遗忘,在干扰刺激消除后,记忆是可以恢复的,这种不经复习就自行恢复的遗忘叫暂时性遗忘。对于遗忘的原因是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痕迹消退说,认为记忆会在大脑留下痕迹,痕迹不被强化而消失,就表现为遗忘;二是干扰说,认为已经输入并贮存的信息受到干扰刺激的影响就会遗忘。目前,人们认为干扰说对记忆后遗忘原因的解释更为可取,并有实验依据的支持。
不管遗忘的原因如何,遗忘的发生是客观的事实。而遗忘的基本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据这一基本规律,我们为了防止遗忘首先就要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认为学习之后,不过很长时间没有复习的必要。而实际上,经过很长时间,该忘的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时再去复习,几乎相当于重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正如“趁热打铁”的道理一样。及时复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相反,如果延迟复习,就只有事倍功半了。
及时复习,说来简单,实际上常常被同学们所忽略。许多同学是课堂上学完的东西,课后就抛在脑后。直到要考试了,才想起看书复习,搞突击,开夜车。这种复习方式无疑于“临渴掘井”,最终只能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及时复习,就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具体做法如下:
1.当堂复习。
首先要认真听好老师每堂课的小结。一般在每堂课快结束时,教师都要对当堂课所讲授的内容或者是学生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是复习的好时机。有的同学对教师的小结不重视,觉得课堂上都讲过了,不用再重复了,剩下的几分钟就在等待下课中浪费掉,这是很不值得的。即使老师在课堂上没做小结,我们也可以自己利用下课前的一二分钟或下课后的一二分钟,对照黑板上教师的板书,将当堂课的内容在头脑中像“过电影”一样迅速过一遍。笔者高中时的一名同学就是这样做的,每到下课时,大家都立刻起身离开座位活动或说说笑笑,惟独见他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口里还似乎念念有词,过了一两分钟之后他才起身活动。同学们问他做什么,他说想一想当堂课的内容。高中毕业时,这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2.当天复习。
一天的课上完之后,最好在当天睡觉前,将白天所学的内容再复习一遍。一般可安排在当天的课后作业之前,将老师当天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可结合着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回忆时想不起来的内容,通过看笔记及时补上。
3.周末复习。
一周的课程结束之后,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将一周来学过的内容系统地复习一下。复习时可采取浏览课本或课堂笔记的方式,边浏览边回忆有关的知识。
学过的知识经过以上三次复习,那么学习之后最初发生的迅速而大量的遗忘,会被有效地防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