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謙卦第十五·《象》曰:“嗚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译文】《象传》说:上六“谦虚名声远闻”,是说其心志尚未完全实现;“可以带兵作战”,是说只征讨四旁都邑。
【注释】①志未得——上六位高谦极,足以感化衆人;但毕竟还有骄逆不顺者,故其安定“天下”之志尚未完全实现。《折中》:“其志未得者,乃未能遂其大同之心。”
【说明】上六有“鸣谦”之德,顺从者必衆,背逆者必寡,这是利于“行师、征邑国”的重要条件。朱熹曰:“谦极有闻,人之所与,故可用行师。”(《本义》)
【总论】《尚书·大禹谟》称:“满招损,谦受益”,自古以来被人奉爲至理名言。《谦》卦大义,即主于赞扬“谦虚”美德。卦辞指出:“谦,亨,君子有终”,正表明“谦”道美善可行。周公旦曾经藉此告诫伯禽曰:“《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引)全卦六爻,一一揭示行谦必益的道理: 初六卑下“谦谦”,无往不吉;六二谦德广闻,中正获吉; 九三勤劳谦虚,“有终”致吉;六四发挥其谦,无所不利;六五居尊行谦,亦“无不利”;上六谦极有闻,利于“行师”。胡一桂曰:“《谦》一卦六爻,下三爻皆吉而无凶,上三爻皆利而无害。《易》中吉利,罕有若是纯全者: 谦之效故如此也。”(《周易本义附録纂疏》)然而,“谦”与“骄” 又是相对立而并存的现象,欲使“天下归谦”,必当平“骄”去“逆”。五、上两爻有“侵伐”、“行师”之象,正见此义;《大象传》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亦寓此旨。马振彪云:“君子以德服人,然有时亦不得不用兵”,“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其用行师,志虽未得,所以济谦德而妙其用,平天下之不平者一归于平,故五、上两爻言‘征伐’也。”(《周易学说》)可见,《周易》作者在强调“谦”的思想的同时,还注意到排除“骄逆”的一面:这又是本卦辩证观念的体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