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
惠子(前390—前317),名施,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与庄子同时,庄子称其“以善辩为名”,“惠子之口谈自以为贤”。魏惠王时期曾任魏相15年,并促成魏、齐两国会盟于徐州,互尊为王,开六国称王的先河,受到魏王的尊宠。后来张仪来魏国游说连横,魏王及群臣皆听信张仪,而惠施主张合纵,遂被逐赴楚。后到宋国,与庄子交游,并在濠梁之上作鱼乐之辩。惠施博学善辩,他死后,庄子认为再无可言之人。着有《惠子》一篇,已失传,学说散见于《庄子》、《荀子》等书。
惠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有关名辩的言论中。他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弱于德强于物”,而且能“遍为万物说”。他在“十事”中,提出了万物的差异性,并且强调差异的相对性,具有辩证的因素,但最后却陷入了相对主义。他还提出“善譬”的推类方法,揭示了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过程。
惠子所提出的“十事”是:
(1)“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至大必须无外,才能称为大,有外就不能称为大了。至小就肯定再无内,这样就称为小。如果还有内,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小。所以,天地就不能称之为至大,毫末也不能称为至小。虽然大小只是名称的差异,但事物不能以外形来衡量。不能以外形来衡量,那么大小就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说是“一”。
(2)“无厚不可积,其大千里。”“厚”的意思是形体,无“厚”就是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积可言,既然没有东西可积,所以说“其大千里”。例如,虚空虽然没有形体可积,但虚空却是无所不在的,即无所不含。
(3)“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这一条与邓析子的“山渊平,天地比”意思相同。
以上所言为空间。
(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在正午的时候,正面看是正影,侧面看则是侧影。此物出生,彼物死亡;此物死亡,彼物出生。就像蛹变为蝶,蛹的死亡,也就是蝶的出生。
(5)“南方无穷而有穷。”南方是无穷尽的,因空间可无限延伸;但又是可以穷尽的,因为南方又是有限的。
(6)“今日适越而昔来。”将来看今天,就像今天看过去,时间是相互循环的。
以上所言为时间。
(7)“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世界万物中,概念与概念间各自为类,这叫小同,但万物间又各自不同(因外延不同),这叫“大同而与小同异”。万物又同属于物,所以叫“毕同”。但物与物之间,又无绝对相同的物,这叫“毕异”。
(8)“连环可解也。”连环本来是不可解的,但连环既然相合,就必有相合的地方,所以其相合的地方,就是可解之处。
(9)“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燕之北,是极北;越之南,是极南。南、北之中界点,肯定就是中间部位了。
(10)“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天地之间既然毕同,自然就是同体同类,所以就要泛爱万物。
总而言之,惠子的言论在当时而言,既属诡辩,又无关治国之宏旨。荀子评价其“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的评价是:“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但从哲学角度来讲,其思辨方面的贡献自不待言,可惜的是,既未充分发挥,又未得到发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