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医药文化·五行学说
五行本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生、制、克、化),是古代用以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一种哲学思想。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运用于中医学,著名医学文献《内经》中已经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特性和相互关系,以及病理变化和治疗的规律。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与阴阳之说相同,都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①以五行的属性来区别脏腑器官的特征,把肝归属于本,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等。②用相生相克等理论来解释内脏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肝能制约脾,称为木克土;脾能生养肺,称为土生金等。③用以说明治疗,如肝病犯脾,采用抑肝扶脾的治法,称为抑木扶土;肾虚及肝,采用补肾养肝的治法,称为滋水涵木等。五行学说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医学中运用这一学说,解释了某些人体脏腑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等问题,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原来五行学说中的相互关系,作了一些改进,但仍没有完全脱离五行的机械论和比附概括之弊,因此,对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的解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片面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