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白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白渠

古代关中平原引泾灌溉的人工渠道。兴建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因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而修,故名白渠,亦称白公渠。在郑国渠南开凿,自谷口引泾水东南流,东经池阳城北,又东经今高陵县北,栎阳县北、莲勺故城(今渭南县东北70里),东至下邽南注入渭水。全长200里,灌溉田4500余顷。虽灌溉面积大大小于白渠,但工程寿命达一千余年。该渠给关中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关中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对京师长安的粮食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歌称赞道:“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书·沟洫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