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屈死狱中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华佗屈死狱中

华佗(?——208),本名旉(fu肤),字元化,沛国谯(qiao桥,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百姓困苦,疫病流行,华佗游学各地,不愿做官。他钻研医术,立志要当医生,为百姓解除病痛。华佗行医在今江苏、山东、安微、河南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精通内科、外科、小儿科、针炙等医术,尤其擅长外科,勇于创新,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医学家。

华佗长于诊断,又精于治疗。有一孕妇请他看病,华佗诊断她是怀孕期受伤,胎死肚内未落。但妇人丈夫知道妻子受伤后已生下一胎儿,认为诊断不确,拒绝治疗,过百天后,妇人再来看病,华佗重新诊断,认为她原怀双胎,上次生下一胎,肚里还有一个死胎,不把死胎弄下来,产妇就活不成。于是华佗给产妇打针吃药,另找一妇女来按摩,取下了死胎,妇人病才痊愈。

华佗还善于观察病人面色确诊病情,一次他在一家酒店里看见几个人饮酒,他对其中一人说:看你脸色已显急病,不要多饮酒。快回家去吧!那人在回家的路上就头晕,从车上跌下,回家后不久便死了。

根据不同病人给以不同治疗,是我国中医学的优良传统。一次两位病人都是头痛身热病,但华佗诊断两人病象相同,而病因却不同。给伤食的一人吃泻药,给外感的一人吃发汗药,这是病源各异,所以治疗方法不同,都分别治好了。

有一次,广陵(今江苏扬州)太守陈登得病,胸闷、面赤,食欲不振,华佗诊脉,断定肚内有虫,配吃汤药,打下许多虫来,病就好了。

另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个咽喉阻塞而吃不下饭的病人,经华佗诊断后,叫他向卖饼的人买三两蒜齑(ji绩,碎的)和三升醋,拌调好吃下去,很快吐出一条似蛇一样的大虫来,病也好了。

华佗动手术,用的麻醉药物叫麻沸散。有个船夫肚子痛得厉害,华佗诊断他的脾脏烂了,喝了华佗的麻沸散,昏沉睡着,华佗剖腹切除烂脾,止了血,重新缝合,涂上生肌药膏。船夫醒后,肚子不疼,吃几帖药,伤口愈合。华佗使用的麻沸散,相传是由曼陀罗花、川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六味药配成,药量比例不一,具有麻醉、镇痛、活血和防治破伤风的功能。公元1805年,日本外科学专家华冈青叶用曼陀罗花为主的麻醉剂,被称为是世界外科麻醉史的首创,实际比华佗已晚约一千四、五百年。

曹操得头痛病,请华佗去针炙即好,曹操要留华佗在身边作侍医,华佗要在民间行医,不愿侍候权贵,被曹操关进监狱处死,华佗临死前在狱中将总结经验的医书一卷传给狱吏,狱吏不敢受,华佗把书烧掉,可惜医书未传下来。

华佗两个徒弟:一叫吴普,精研药物;一叫樊阿,按华佗创制仿照虎、鹿、猿、熊、鸟的“五禽戏”炼身体,流传现在成为我国气功中“动功”重要组成部分。吴普活九十多岁,樊阿活一百多岁。

华佗名医,药到病除。不愿侍奉权贵、品格清高,但被嫉处死。可谓好人遭害,飞祸难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