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直言进谏的王恽
王恽 (公元1227~1304年),字仲谋,号秋涧,元卫州路汲县 (今河南卫辉) 人。父王天铎为金户部主事,负责本署的总务。王恽好学善文,在社会上颇有名气。他是元好问的弟子。世祖中统元年 (公元1260年) 左丞相姚枢宣抚东平时,辟为详议官,未几,召至京师,上书论陈时政,擢为中书省详定官 (负责编修敕令)。时年26岁。历任翰林院修撰,兼国史院编修官、中书省左右都事(事务长)。至元五年 (公元1268年),设立御史台,选为首批监察御史,上书《击邪》、《纳诲》等,提出建议150余条。后历平阳路总管府判官、翰林待制、河南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不避权贵,惩治贪官污吏及不法者。至元二十九年,召至京师,授翰林学士。成宗铁木耳即位后,进《守成事鉴》。元贞元年 (公元1295年)加通议大夫,知制诰 (掌起草诏令),同修国史,参与《世祖实录》的纂修。集《圣训》6卷进呈。大德元年 (公元1297年),进中奉大夫,75岁上章请求退职。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
王恽经历了宋、元之际的社会动乱,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在任监司后,依据“中外伫望,庶得休息” 的迫切要求,提出了 《便民三十五事》,就如何立法、选官、恤民、息兵力、养人才、节费用、停不急务、侵夺民利不便等事作了具体的阐述,乞请御史台备呈中书省照详施行。至元二十八年秋季,燕南一带,发生水灾。他肩负朝廷使命巡视灾情,看到民众辛勤劳动的果实被洪水吞没,心中十分难过。他在诗中写道: “谷穗虚稂草色熏,满地水积漫如囷; 一餐到口还无济,辛苦田间力稼人。”他回到大都,右丞相史天泽在相府举行宴会,宴请百官,他也应邀出席。入席后,他见达官满座,桌上摆满了名酒佳肴,与他视察灾区时所见的情景形成了显明的对照。他百感交加,遂挥笔赋诗,请免租徭,希望朝廷减免租税。
王恽居官,刚直不阿,对于社会上的各种恶势力,嫉恶如仇。他在任监察御史后,针对官场上徇私舞弊的陋习,力挽狂澜,上书朝廷,建议加强立法,责成各级监察官员秉公执法。当时负责水利的朝官刘晸,利用治水导河之便,贪污官粮40多万石。王恽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弹劾揭发。当他查知刘晸监修太庙从中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的事实时,也毫不犹豫地上书予以揭露。他说: “晸监修太庙毕工,特转官赐赏,今才数年,梁柱摧朽,事涉不敬,宜论如法。”刘晸见其贪污败露,惶惶不可终日,竟以忧虑而死。冯时升于行铺人户私征滥派,多取行钱11两3钱5分,黄米7石,面100斤。以此作为礼物,通过大兴府保举赴部求官。中书省居然不行查实,委任冯时升为保定县尉。王恽上书予以揭露,要求御史台痛加惩处。
至元九年,在任平阳路总管府判官 (府长官的助手) 时,绛州太平县 (今属山西) 有一个姓陈的人杀死自己的哥哥,案发后,行贿官府,结果使得300多人受冤被逮捕下狱,长达5年不能结案。世祖得知后,派他前往调查处理。他奉命前往,认真进行访查审讯,终于弄清了案情的真相,使无辜被关押的300余人得到了释放。老百姓感动得流着眼泪说: “绛县久旱,下了一场透雨!” 王恽也颇有感慨,赋诗道: “山神说是宰公身,野老年来话本因; 采玉得仙俱恍惚,至今功利及斯民。” 在燕南河北道任职期间,由于他执法严明,在其所辖地区的 “赃吏多所罢黜”。在任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时,正值沿海地区处于混乱状态,官吏缺额很多。他向朝廷上疏要求到沿海填补空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果断地处置了40多名贪官污吏,罢去了他们的官职,重新任用了一批文武精通,耿直清廉的人赴职,对于狱中的积案一一地进行清理,释放狱中关押的无辜。并在福建沿海建造营房,让戍兵居住,改变了以往兵寓民家的陋习,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王恽身为世祖忽必烈、太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耳三代的谏臣,悉心为元朝谋划。至元十八年十二月,进《承华事略》一书,书中设目有广孝、立爱、端本、进学、择述、谨习、听政、达聪、抚军、崇儒、亲贤、去邪、纳诲、几谏、从谏、推恩、尚俭、戒逸、知贤、审官20篇,裕宗览后,深受教益,并令诸皇孙观览。至元二十九年,在柳林行宫受到召见,上万言书给忽必烈。针对元朝当时的实际,就如何调整政策提出了15项建议。诸如议宪章以一政体,定制度以抑奢侈,节浮费以丰财用,重名爵以揽威权,议廉司以励庶官,议保举以核名实,设科举以收人才,试吏员以清政务,恤军民以固邦本,复常平以广蓄积,广屯田以息远饷,息远略以振己有,感和气以消水旱,崇教化以厚风俗,减行院以一调遣。这些都是摆在元朝统治者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受到忽必烈的高度重视。成宗即位,他又进献《守成事鉴》 13篇。这些著书和上疏,为促进元朝统治集团政策的转变,提高元朝帝王的理政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王恽一生勤于著述,留下的著作有 《秋涧集》 100卷,前77卷为诗文,后23卷为专著,包括《承华事略》、《守成事鉴》2卷,《中堂纪事》3卷,《乌台笔补》10卷,《玉堂嘉话》8卷。另有《相鉴》50卷、《汲郡志》15卷。这些著述,集中地反映了他在文学、史学方面的建树,同时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元朝政策的转变,以及元朝的社会和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