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鑫生坎坷中的问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步鑫生坎坷中的问号

一度很著名的改革风云人物步鑫生到1987年底负债100多万,其失败的原因即在于受教育不足。

1984年,步鑫生的改革得到了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肯定。扶持典型,树立样板,一向是我们推广先进经验的传统做法。步鑫生的好心肠与头脑热,与“扶典型”、“选样板”的传统方式正好吻合,于是,由有关方面提议,步鑫生赞同的方案很快拍板,用国家贷款再建西装、印染和领带三个分厂。谁也没有想到,西装大楼还没有完工,服装市场上的“西装热”就从顶峰一下跌到谷底,大量西装库存积压。为了还债,85万美元引进的西装成套设备转让给上海西服厂,280万元建造的西装和印染大楼,转让给县二轻公司,步鑫生则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上。跨出昨天,走进明天,为什么这样艰难。

步鑫生受过高小文化教育,但更多更深的是父亲教会的裁剪手艺和经营裁缝铺的经验。环境和条件限制了他自身的发展。就拿同上海孙红娟那场领带官司来说,步鑫生明明知道那家厂的产品,大部分是家庭分散加工的,质量难以保证。可是,为了请到帮他搞印染的退休工人施丕扬,他豪爽地答应了帮施师傅介绍来的孙红娟推销12万条领带的要求,并签订了合同。当6万条质次价高的领带到货,他才如梦初醒,但已来不及了。他残留着不少旧式经营管理习气。比如旧中国的老板往往顾一位帐房先生,用一本陈年流水帐,无论盈亏,到了年终再结帐。步鑫生就是这样,钱用多少算多少,很少搞预测、预算、核算。再比如强迫劳动,他总是用严厉的惩罚来迫使那些劳动积极性不高的工人就范,而不善于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1986年浙江省委让他们带职去浙江大学学习。半年时间,他只零打碎敲地听了几节课。事后谈起这次学习,他说:“没有什么收获,耽误了一些时间。”

一个深深地带着旧的生产方式印记的人,决不可能因为一朝改革,就一跃跨入现代工业生产的行业。关键在于要不断学习新东西,不断地更新自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