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的未竟之志
普罗科菲耶夫,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1891—1953)是苏联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1902—03年间跟格里埃尔学习作曲。1904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从里亚多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维托尔学习作曲,从车列普宁学习指挥,从叶西波娃学习钢琴。1909年和1914年先后在作曲和指挥、钢琴班毕业,因成绩优异获金奖。在校期间与米亚斯科夫斯基建立了创作友谊。
普罗科菲耶夫经历了复杂的创作成长过程,深受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力图表现俄罗斯民族风格,同时表现出对十八世纪古典作曲家及其“简单和声”的偏爱,有时也显示出现代主义倾向。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18年以前)创作特点是不断探索和风格急剧变化。钢琴作品占重要地位,主要有:两部钢琴协奏曲、四首奏鸣曲、钢琴套曲《讽刺》、《瞬间》、《托卡塔》等。在同一时期既有明朗乐观的《古典交响曲》,又有粗野怪异的《斯基夫组曲》;有细腻抒情的独唱歌曲与气氛异常紧张的《赌徒》:有诗情画意的《丑小鸭》,又有尖锐怪诞的《讽刺》与诙谐的舞剧《丑角的故事》。这些新作演出时,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时两者之间几乎进行一场斗殴。
第二个时期(1918—32年)。侨居国外共约十五年,大部时间在法国。除创作外曾到许多国家演出自己的歌剧、舞剧和交响音乐,获世界性声誉。并曾与法国“六人团”接近,对复杂的半音化风格做进一步探索。这个时期写了许多优秀作品。有对祖国和人民回忆的钢琴套曲《老祖母的故事》;有歌剧《火天使》和《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钢花跳跃》、《浪子》和《在德涅伯河上》;器乐作品有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三、四交响曲,第三、四、五钢琴协奏曲等。由于受结构主义的影响,他的音乐变得枯燥平淡,舞剧有的充满机器轰鸣,有的缺乏情节。由于长期脱离祖国,创作方面越来越低落。最终决定返回祖国。
第三个时期(1933—53年)。受苏维埃新生活的影响和感染,在创作方面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重视内容深刻的题材,选择俄罗斯和世界文学中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和人民命运、爱国主义的主题进行创作。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他的创作出现一个新的飞跃。歌剧和舞剧成就尤为显著,完成歌剧《谢苗·科特科》、《真正的人》、《修道院中的订婚礼》、《战争与和平》,后者被认为是普罗科菲耶夫歌剧创作的顶峰;舞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获苏联国家奖金);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还有反映战争主题的第七钢琴奏鸣曲(获苏联国家奖金)和第五、六交响曲。战后年代的创作具有古典主义式的清晰、严谨、纯朴的特点,如第九钢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著名作品还有声乐一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清唱剧《保卫和平》(这两部均获苏联国家奖金),舞剧《宝石花的故事》,第七交响曲(获列宁奖金)。
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个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革新作曲家,他那独特的音乐思维,新颖别具一格的旋律、和声、节奏、配器,在音乐方面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对后来各国作曲家有很大影响。被授与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称号。
1948年由于他的歌剧《真正的人》而遭受批判。联共(布)中央在1948年2月14日决议中,以及《真理报》和其他报纸编辑部文章,把他和肖斯塔科维奇、穆拉杰利等人称为“颓废的形式主义”“与苏联人民和他们的趣味格格不入”。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直到1958年才摘掉“形式主义”的帽子,为他恢复了名誉。普罗科菲耶夫在一生最后七、八年,一直重病缠身。逝世前几个月仍在坚持改写《战争与和平》的第二稿。1953年3月5日刚结束了《宝石花》最后一场音乐的修订补充,便与世长辞了。留下一批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的草稿未来得及完成。普罗科菲耶夫未竟之愿望永远留给了后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