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苏轼身陷囹圄的乌台诗案
苏轼(1037-1101)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集诗、词、散文于一身的大文学家。他开创了豪放词派,是继欧阳修后北宋文坛的领袖。
苏轼在文学上是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但他一生的经历却坎坷不平,他遭受了无数次的毁谤和挫折,还曾受文字牵连而身陷囹圄。
苏轼生活在一个还算承平的时代,但实际上阶级矛盾在暗中滋长,社会已日趋衰落,所以象苏轼和王安石这样的有志之士都力主革新。不过在变革的具体内容和途径上,苏、王二人迥然不同。苏轼主张革新“任人”,反对“变法”;主张渐变,反对激变,因此与变法派产生冲突,被迫自请外仕,出任杭州通判和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知府。由于对变法不满,刚肠热心的苏轼常常忍不住用诗词表达这种情绪,却不料这给他招来了大祸。
王安石曾起用许多新人变法,但后来却反而被其中的人品低下者所排挤,最后隐居不出。王安石下台后,舒禀、李定等变法派借机陷害讽刺指责过他们的苏轼。他们借口苏轼《湖州谢表》中“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之语及其他一些诗句,告他反对朝廷,并于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逮捕了苏轼,把他关进了御史台的监狱,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台的名称。
苏轼在狱中很是痛苦烦闷,不知能否生还。他与长子苏迈约定,每次送饭只送肉菜,如遇不测,即送鱼示警。一次苏迈外出,忘了关照,送饭人竟好意送去了苏轼爱吃的鱼。苏轼见了大惊,惶惶赋绝命诗两首让人送出,并且考虑了后事的安排。此事虽是误会,但可以看出苏轼当时处境的险恶,他随时都有性命之虞,后来幸亏苏辙等人的大力营救,加上宋神宗赏识苏轼的才华,不愿让人责备他盛世杀贤才,所以就赦免了苏轼。这样苏轼才幸免于难,在被关了五个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北宋这样还算承平的时代都发生乌台诗案这样的文字狱,到腐败的清朝发生骇人的文字狱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不过是封建专制制度在文化上的反映罢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