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原文与翻译、赏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①,水面初平云脚低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①孤山: 在西湖中后湖与外湖之间,因孤峰高耸,跟其他山不相连接,故名。上有寺,六朝陈时建。贾亭:唐贞元间,杭州刺史贾全建,又称“贾公亭”。②云脚: 低垂、流荡的云气。
(褚斌杰)
【今译】 绕过湖心孤山寺的北面,
缓步在贾公亭西的湖滨;
新涨的春水微微荡漾,
向湖面低垂着舒卷的白云。
听,那儿有几只怯寒的春莺,
正争着飞向阳光暖照的树林;
看,又是谁家新来的燕子,
正啄泥筑巢忙个不停。
路旁杂乱的小花,
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
脚下浅浅的嫩草,
也刚刚能够将马蹄遮平。
看不够也行不够呵,
最爱的是这湖东的美景:
这儿有平坦修长的白沙堤,
还有堤畔垂杨的片片绿荫。
(张虹)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长庆三年或四年,诗人白居易正在杭州刺史任上。钱塘湖,即杭州的西湖。西湖美景,四时不同,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西子湖畔春意盎然的画图。
诗的起首两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前句用孤山寺和贾亭两处西湖所特有的名胜,点出自己这次春游的行踪。接着用水态、云气总括地写出了湖上早春的景观。江南早春,春水初涨,上与岸平;云雾低垂,空气湿润,正是一片水乡春来的景象。黄莺是唱春的歌手,燕子是报春的使者,它们最先给人间带来春的信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不多几处的黄莺争抢着飞向朝阳的暖树,乍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造巢。这儿说“几处”、“谁家”,而不说 “处处”、“家家”,称莺为“早莺”,叫燕为 “新燕”,可见正是黄莺初见,燕子新来的初春季节,而与 “千里莺啼”和“老燕引雏”的仲春、暮春之景不同。但也正是这几处早莺,几只新燕,给人间带来冬去春来的无限惊喜,预示了繁花似锦的春日即将降临。五六两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前面用早莺、新燕写出初春的活力,是动态;这里用渐欲迷人的群芳和刚刚生长起来的嫩草来写初春的勃勃生机。前后四句,把春到人间,钱塘湖上的一派春意,如画图般托现在读者面前。诗以“春行”为题,是写诗人随行而观览,前边景已写足,最后则顺势流转,“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总揽了全湖之胜以后,写出了自己此行的感受,当他踏上湖东的绿柳掩映的白沙堤时,已完全被这湖光胜景所陶醉了,以至流连忘返,行而不忍离去。这一结尾,把抒情和议论融入画面,让自己的兴致、心态成为这幅湖上早春图的有机部分。
清代评论家方东树在 《续昭昧詹言》 中评论此诗说,此诗的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所谓 “有人在”,也就是说作者并不只是客观地刻画风景,而是将弥漫着生命力的自然风景与诗人对自然美的丰富感受交织在一起写出,从而使人读过此诗以后不仅如画卷在目,同时也与诗人一起,在心中不由地荡起一种对西湖美景的留恋喜悦之情。古来题写西湖美景的诗不知有多少,而这篇诗正是难得的佳作,一直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