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清]翁格》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这首诗的作者翁格,字去非,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清康熙时诸生,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景色,说春归花残,春来花又开,寓含着盛衰转化的辩证观的哲理。

第一、二两句写暮春景象,并表明对春归的态度。春天归去,花残瓣殒,只“余几点红”。繁花似锦的景象没有了,所余仅“几点”,充分显示了暮春的气象。一般的人会产生伤红悼绿的情绪,认为东风无情,摧残了美好的事物,或抱怨春归太早,致使好景不长。诗人明快地表明“莫怨春归早”。为什么对春归不怨呢?诗人告诉人们:“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根指花的根和茎,蒂指花果连接枝干的部位,这里主要指茎、干。只要根蒂还在,明年春风一吹,必然绽新蕾开鲜花。岁岁有,反映作者坚信来年必然是一个春风化雨,繁花似锦的春天,而且年年如此,岁岁如是。

这首诗的立意粗看和明代邱云霄的残花诗相似:“昨日看花花满枝,今朝烂熳点清池。无情莫抱东风恨,作意开时是谢时。”但细玩潜意则有所不同。《残花》叫人不怨东风无情,是在说没有不谢的花,没有不死的人,没有不散的筵席,不要为花谢而悲伤,开就是要走向谢的。《暮春》则由“谢”想到“开”,而且“岁岁有东风”,这就积极了。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清代俞樾写《花落春犹在》,出于同一理辙。事物的发展,新陈代谢,要看到新生的总是取代陈腐的,而且一代比一代进步,呈螺旋状上升,而不是原样的循环往复。翁格这首诗能给人以教益和鼓舞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