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三)·[晋]左思》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晋]左思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緤,对珪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战国时期的魏人段干木和齐人鲁仲连,都是因“当世贵不羁”、“功成耻受赏”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重。诗人连咏这两个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

诗人既“希段干木”,又“慕鲁仲连”,“希”与“慕”,都是向慕的意思。段干木有功于魏国。《吕氏春秋·期贤》载:秦国欲攻打魏国,司马康劝谏秦君,说“段干木贤者而魏礼之,天下皆闻,无乃不可乎?”秦君认为有理,魏国因此免于兵祸。这就是“偃息藩魏君”的内容。偃息,安卧。藩,保护。说明只要说段干木的名望就能制秦,自然魏文侯就把他看得举足轻重。鲁仲连劝阻赵国降秦,并解秦兵围赵之困。《战国策·赵策三》和《史记·鲁仲连列传》载:鲁仲连游于赵国,当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情势十分紧急,赵欲尊秦为帝,以求退兵。鲁仲连劝止了赵人,结果反使秦退兵五十里。这就是“谈笑却秦军”的内容。这里说明了鲁仲连舌辩的才能出众。按二人的建功,理应受封赐赏,但他们却重义轻利,淡漠富贵,有着落拓不羁、卓特操守的胸怀。不受世俗的约束,并“遭难能解纷”,能为人家的困厄排难解纷,功成拒不受赏,鄙弃高官厚禄。这种做法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如果能像他们把富贵权势看得很淡然的话,那就可以拔脱你争我斗、相互倾轧的官场,也不致因福而招祸,少却了多少麻烦和苦恼。没有了“招祸”的原困,也就没有了“招祸”的结果。要有这个理想的结果,那就要做到虽建树功名而不羁于利禄。段干木和鲁仲连“临组不肯緤,对珪宁肯分?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这是有高度彻悟的思想表现。组,丝织的绶带。古时作官的人常把印玺挂在绶带上,系结于腰间。緤,悬挂。宁,岂。珪,上尖下方的长条形玉器。古代封诸侯时,不同的爵位,分颁不同的珪。緤组、分珪均代指接受官爵。连玺,成串的玺印,表示权大位高。耀前庭,指玺印在庭堂前亮光闪闪。此四句言二人功成身退,不受封官,把权势看得如浮云一般的轻。段干木后来隐居穷舍,不肯作官,鲁仲连终于不受千金而去,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诗中所赞颂的段干木与鲁仲连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格,给人们的哲理启发是:与其求富贵权势而可能致祸,倒不如弃福去穷居不仕而获安。古代不少的贤者就是这样做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