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无名氏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这首无名氏《古诗·去者日已疏》选自《三国魏晋南北朝诗》。
这首诗本来是写客居在外的人因过墓墟有所感慨而思归故乡的。大意是说:古墓已经被犁为田地,绕坟的松柏也被摧折为柴木。唯有白杨树发出飒飒的悲哀的声响,给人带来无限忧愁。诗句的情调很是感伤,但在后代颇有影响。
伟大的诗歌,千古传诵的名句,总是善于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去发现自己所描写的对象,并把这一对象放在广阔的生活潮流与历史背景中去加以描写和歌咏。这样,诗中描写的对象虽然是个别的、具体的,但却不是孤立的,而是充满着社会的内容,回响着时代的声音,揭示着广阔的生活的规律和意蕴,从而使诗人个人的感受和激动,或上升为普遍的人生体验,或反映出客观规律的诗歌的哲理性。
天旋地转,日走月行,沧海桑田,万物更替,这是茫茫宇宙变化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两句,从诗人伤感情调中却揭示出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沧桑巨变。“古墓”对“松柏”,写出了相距时间之远久;“犁为田”、“摧为薪”对举,写历尽沧桑后的眼前之物。先前的墓墟,如今已经变为种植庄稼的耕地,古老的松柏已经折断、毁坏,变为柴薪。这是时间的流逝、自然界的力量使它们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它也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万事万物,无不具有发生、发展、衰老以至消亡的过程。无名氏诗人深为“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而伤感不已,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宇宙有变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此事无终止。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无人能够违背,更不要说去抗拒它们的发展变化了。
这首诗前两句,对仗虽不严格,但却通俗易懂,通过浅显的事实,反映深刻的哲理,不失为古今名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