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赞助抗金名将张浚北伐失利,被告为“交结台谏,力说张浚用兵”,罢官回山阴的三山乡下居住,这首诗就是次年游山西村后写的。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丰年里农家以自酿浑酒和鸡子、猪肉宴客的图景;颔联描绘了山西村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奇特的秀丽风光;腹联着重箫鼓和衣冠上写农民古朴风尚;尾联诗人表示今后要于农闲时踏着月光探访农家。全诗描绘了山村美好风光和喜庆丰收的景象,赞颂了农民古朴纯洁的风尚。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为写游览时的实景和实感,可是它又往往成为人们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类似的境界,古人诗文中也多见,而唯独此句最为脍炙人口。王维《蓝田石门精舍》:“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强彦文《山行》:“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这些和陆游的诗句意思近似,说明这种状况有足够的生活依据,也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可是这些诗句均不及陆游此句广泛流传,活在人们口头。这是因为陆游所写合于实境,合于常理,合于人口。句中无冷词难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极易上口。因为它形象鲜明,含义深刻,激人联想,加之语言通俗,音节自然,叫人好读、爱读、易记、易传,因而胜过了其它,得以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语言习惯,将这两句改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竟至使之成为成语,可见此句的艺术生命。这两句,它既可描述人经历困境而达顺境的状态,又有鼓舞人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奋斗不已,以求进入胜境的意义,给人以精神力量。陆游这首诗本无意于说理,可是其中的景语含理,也就转化为理语,致使人们不记全诗,仅记佳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