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从军行(其三)》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魏]王粲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抵。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得违。
《从军行》又名《从军诗》,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辞》之《平调曲》。全诗五首,是王粲诗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组。 《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本诗与其二、其四、其五,皆作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抒写了诗人行役途中的感伤和报国捐躯的决心。
首四句纵笔直入,叙写将士们踏上漫长的征途,讨伐割剧东南的孙权集团。大军顺着广阔的江水出发,乘坐的战船,排成“方舟”阵式,即两队战船齐头并进,雄伟壮观,但是,由于水大浪激,将近黄昏时分,还不能安定休息。
“白日”四句,顺势蓄笔,描写出黄昏时分的清凄景象。太阳落入西山一半,神话传说中日落处的桑梓树焕发出余留的光辉。两岸蟋蟀唧唧哀叫,犹如军中宿营的号角;一只孤鸟翩翩飞舞,犹如风浪中飘泊的战船。这一切怎能不让征人思绪万千呢?
“征夫”六句,又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征人耳闻秋虫的哀鸣,目睹日暮的凄凉,思乡恋土之悲哀,使诗人产生了共鸣。于是下船登岸,挂满露水的野草把诗人的衣服都打湿了。转身上床,还是无可奈何地慨叹。这悲愁无谁可知,无法排遣啊!
最后四句,情调为之一转,诗人在无可奈何的悲愁中,突然跃将出来,抒写报国捐躯的决心。按一般情理说,这四句应顺前十四句的感情流向,继续抒写将士们归家无日的叹息,但诗人另辟蹊径,逆上而动,表达了即使从戎有许多辛苦也不念私情,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顺逆法的妙用,体现了诗人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也表现了悲壮苍凉的“建安风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