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刘司户蕡》诗文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哭刘司户蕡》言情赠友诗歌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哭吊刘蕡之作。刘蕡字去华,昌平 (今属北京)人,大和年间在对策中痛论 “黄门 (宦官) 太横,将危宗社”,“土崩之势,忧在旦夕”,慷慨陈词,震动朝野,后来遭受宦官集团迫害,贬柳州司户参军,饮恨而死。李商隐与刘蕡交谊很深,对他的风采节义非常推崇。刘蕡的死,使李商隐悲愤不已,一连写了四首诗哭悼他。这是其中之一。

刘蕡被宦官诬陷衔冤远贬而死,表明了当时唐王朝政局的黑暗和腐败。诗人哭刘蕡,能从大处落墨,着眼于政治,表达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首联先写道路行人对刘蕡的冤谪议论纷纷,愤慨不平; 然后借周宣王“中兴”的典故,对唐王朝的统治者作冷隽的讽刺。“皆”字下得有力,表明宦官集团对刘蕡的迫害已引起社会的公愤。 “冤谪” 与 “中兴”上下对照, 讽刺的意蕴尤为深长。诗一开篇,便带着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尖锐的批判锋芒。

次联歌颂刘蕡的才华抱负,痛惜他的不幸命运。上句说,您像贾谊那样才华横溢,议论风发,敢于指斥时弊,却反而遭受贬谪。下句说,您死得太早了,没有能像公孙弘那样,在被贬后重新得到重用,成为国家的栋梁。这一联连用两个汉代名臣的故事比喻刘蕡,上句是正用,下句是反用,用典贴切、简括、灵活。并借 “空闻” 与 “不待”,寄寓深沉的感慨。十个字一气贯注,形成 “流水对”,诗情又起伏顿挫,正是经过千锤百炼而以平易出之的佳句。

以上四句,重在叙事、议论,以下四句,则着意于写景抒情。“江阔”句说,我与您的葬身之地隔着空阔的大江,只能回头遥望,表示我的哀思。“天高”句说,我怅望苍天,怨恨它冷漠高远不能察知人间的冤情,使我满腔悲愤无处可诉,只能捶胸痛哭。这两句借江天空阔高渺之景和自己回首抚膺的动作,倾吐不能亲往吊祭亡友的憾恨,并且再次把抨击的矛头指向朝廷,愤怒地指斥皇帝的昏聩、冷酷,显示了诗人的政治勇气。“惟”、“但” 二字,把诗人悲愤欲绝而又徒唤奈何的心情,表达得极深切、遒劲,深得杜甫律句借虚字传情之妙。

结尾一联,转以纡徐低回之笔,追忆去年与刘蕡相会情事。大中二年(848)春初, 诗人由江陵返回桂林郑亚幕府途中, 与自贬所放还的刘蕡相遇,诗人曾作诗相赠。两人旋即在黄陵分别。次年秋天,诗人已回到长安,突然听到刘蕡客死于浔阳的噩耗。黄陵既是诗人同刘蕡生离死别之地,诗人哭悼刘蕡,自然地要追忆二人在黄陵不期而遇又匆匆相别的情景。诗的最后,想象来年早春,黄陵遍野白雪茫茫,二人的踪迹荡然无存。这一幅洁白、渺茫、凄寒的黄陵春雪图,带着悲怆感伤的感情气氛,以景结情,韵味尤为深长。

李商隐写哭吊刘蕡诗时,朝廷上宦官更加横行无忌,为所欲为。当时的封建士大夫大都畏祸依附, 有的噤若寒蝉。李商隐却挺身而出, 为刘蕡的冤谪而死鸣不平,对宦官的暴行和皇帝的昏聩提出强烈的抗议。诗人推崇刘蕡是“平生风义兼师友” (《哭刘蕡》),而这首诗也确实鲜明地反映了诗人与师友刘蕡政治态度的一致和对他正义事业的支持。因此,这首诗的思想意义,不仅仅抒写了高洁深挚的战友情谊,而且对统治阶级的罪恶作出大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对死难战友的挽歌,也是一篇笔锋犀利的声讨“黑暗王国”的诗的檄文。全篇用思深沉,感情激切,气格苍劲,语言凝练朴质,用典自然灵活,运笔曲折顿挫,同杜甫的五律形神俱似。

注释

①论: 议 论,指舆论。②贾谊: 西汉政治家,年轻时曾上书汉文帝痛切指陈时事,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孙弘: 公孙弘,汉武帝初征为博士,一度被免职,后又受重用,官至丞相。③抚膺: 捶胸痛哭。④黄陵: 山名,在今湖南省湘阴县境,山下有黄陵庙,相传为舜妃娥皇和女英的葬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