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言情赠友诗歌
续残香,留好梦,鸳瓦①不销②霜重。千里月,五更寒,此情持问欢③。阑干角,蛛丝络④,谁解护花铃索⑤。乘宿醉,看梳头,年时还记不⑥?
更漏子,又名 《无漏子》、《付金钗》、《翻翠袖》。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故名更漏。顾贞观这首《更漏子》有“五更寒”句,基本咏调名本意。
这首《更漏子》,当是一首悼亡词。描写作者深夜思欢,追忆地下亡妻的孤寒、寂寥的感情。
“续残香”说明时间的延长,目的是为了“留好梦”,也就是追忆与旧欢相处时美好的情景。然而,如今却是“鸳瓦不销霜重”,进一步烘托出凄凉的环境和气氛。“霜重”况复“不销”,这又突出了一个“寒”字。“千里月,五更寒”,是写作者的孤凄境况。“千里”,指遥忆; “五更”,恰咏调名本意。可以想见,遥对“千里月”,清光乱人意; 尤其“五更”的梆声,使人辗转反侧,通夜难眠。此时,在孤寂、凄冷中遥忆地下的亲人,将真挚的友谊,眷恋的爱情,向谁人倾诉? “此情持问欢”,这句是诗眼,问得好,写得十分巧妙。只有拿想念旧欢的离情来叩问旧欢,问她知道不知道?写作者由举头望月到低头怀人,思念黄泉下孤眠的亲人、爱人,愈觉这霜重的寒更益发凄冷,以及个人幽独的悲凉。朦胧的月色,惨淡的树影,更加增添了迷茫之感。这忧思忡忡,刻写出他们夫妻情深,永不相忘的真挚爱情。柳永 《忆帝京》 词:“辗转数行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和这首《更漏子》词一样,刻画出愁梦总被频频惊醒的意境。
下片追忆从前和爱妻在一起生活时候的甜蜜情景。“阑干角,蛛丝络”写栏杆的角落里,蛛丝已经结成密网,突出爱妻去世后家事无人料理,颇为荒落,顿然而生不歇的忆念之情。“谁解护花铃索”,此处的“解”有“理解”意。“谁解”是反诘,自然是说无人理解。此三句是说爱妻去世后,家中再没有人知道(想着)去拉动铃索而吓跑鸟雀,来保护花枝了。这就进一步强调了对妻子爱之深、念之切。结末三句,“乘宿醉,看梳头,年时还记不”?写得颇有情致。是说作者当年曾乘着宿醉未醒,早起看爱妻梳头,而今只能遥问:“那年那时的情景,你还记得不记得了?”把生离死别的悲哀,渲染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情真意切,感天动地! 与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情景,有颇多相近之处。
这首悼亡词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在艺术手法上,注重白描,如话家常;宛转反复,心迹如见; 而以情取胜,则是它突出的艺术特色。
注释
①鸳瓦: 《三国志》: “魏文帝梦两瓦落地为鸳鸯。”后通称配对之瓦为鸳鸯瓦。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鸳鸯瓦冷霜华重”句。②不销: 即不消,是说霜华尚未融化。③持问欢: 以离情相问所欢之人。古乐府: “风吹窗帘动,疑是所欢来。”或指旧欢,潘岳 《哀永逝》文: “昔同途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④蛛丝络:是说蛛丝已结成网。⑤护花铃索: 《开元遗事》: “宁王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 ⑥不: 同否。“年时还记否”,是说那年那时的事还记得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