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言情赠友诗歌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①瘗②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③,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④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此首乃西园怀人之作。西园是词人寓居之地,在临安西湖畔。清人陈洵《海绡说词》 云: 此词 “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屡见。《渡江云》 题曰 ‘西湖清明’ ,是邂逅之始; 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楼前绿暗分携路’ ,此时觉翁当仍寓西湖” 。所言大体可信。
一个清明节的日子里,风雨交加,春寒袭人。词人把自己关在楼中浅斟低吟,追忆昔年清明时之别情,写成此词。上片起二句伤春,三、四句怀旧,五、六句病酒,这就是词人清明节中全部的生活内容。“听风听雨过清明”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体会,昔之清明与恋人楼前分手,春风拂面,柳丝千缕; 今日之清明风雨交加,春寒料峭,其气氛之凄凉与昔日成鲜明对照,此其一; 风雨不言见而言听,则是词人深闭户牖,无心欣赏窗外的早春景象,或者不忍见被风雨打落的满地残花败蕊,其心境之孤寂凄苦可知,此其二; 整日坐听风雨之声,追想从前情事,万事无心,如此度过这个难忘的清明节日,一种百无聊赖之情状尽在不言之中。故 “草瘗花铭”而曰愁,因愁而醉酒,洒醉而大睡,睡后春梦复又被啼莺惊醒……皆因困慵无聊心绪不佳所致,此其三。“瘗花铭”,葬花的墓志铭,庾信曾作过《瘗花铭》 。词人坐听窗外风雨,心知庭院中必然已是落花满地。故由思念美人而惜花,不忍见满院花骸而拟为落葬,而预为草拟葬花铭,不仅草,而且还是含愁而草……此又皆因伊人不见,唯寄托美人之相思于花的缘故。三、四句,由花及柳。楼前之路,乃当年分袂之处,今已万柳如云,绿荫遮蔽了道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则千丝柳亦千尺柔情矣。歇拍二句,往昔既已如过眼之云烟,而今之情境又如此凄凉。唯有饮酒一醉,可以御“料峭春寒” ,可以忘草铭之愁、怀人之苦,遁入梦乡之中。此已是极无可奈何之策,但偏偏群莺乱啼,把词人从晓梦中唤回到现实世界。一片烦恼至此再也无法摆脱。此二句上句“料峭”二字为叠韵,下句“交加”二字为双声,读来声响倍佳。读者此处当细心吟咏,体会其特殊情韵。
下片写清明后重游西园,天气放晴,词人走出深户,依旧日日来游故地,寻找佳人留下的身影、指痕和足迹。打扫林亭是期待恋人重来游赏。日日打扫,空赏新晴,可见伊人不来,词人之企盼一次次落空; 明知不来,仍日日洒扫,日日等待。别人怕故地重来,睹物伤心,词人偏偏细细寻访,咀嚼自己的记忆,斯人之痴情,痴情中还夹杂着侥幸幻想,非一般人可比。“依旧” 二字极为沉重,反复吟咏令人泣下。次二句系词人寻访旧迹的发现: 当年佳人荡过的秋千垂索上,竟然有黄蜂萦绕,频频扑打。本来这是花园中极平常的现象,也是极细小的现象,细心的词人不仅观察到了,而且作出了他奇特的痴心推断: 一定是当年伊人纤手留下的脂粉香凝结在绳索上,才吸引了蜜蜂。此与词人因黄柑而思及“柔香系幽素”相同。吴文英 《莺啼序》 词: “记琅玕、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又其《西子妆慢》 词: “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或因竹而思及掐诗之纤指,或因燕而思及彩绳系之纤手,皆同一思路。末二句终于从幻觉痴想中走出,面对空阔庭院付之一声长叹而已。冷落无人之石阶因久无人行而长满青苔,词人日日来扫林亭,不至于不见。而偏云“一夜苔生”,归过于清明风雨,似可以作如下双重理解: 佳人离开西园已久,足迹不到已非一日之事,而在词人心中犹似昨日之事,欢游之记忆就在跟前,故云。其二,“一夜” 也可以理解作泛指短暂时间,并非特指昨夜。佳人的凤鞋一旦不再光临石阶,一夜之间石阶便荒凉地生满了青苔,直至如今。庾肩吾 《咏长信宫中草》 诗: “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李白 《长干行》 亦云:“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吴文英即据以变化而出,而更加凄恻低回。
注释
①草: 起草。②瘗 (yi音议):埋葬。③中 (zhong音众)酒: 醉酒。④双鸳: 女子绣有鸳鸯的花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