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其一)》言情赠友诗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睛。
竹枝词是巴渝 (今四川省东部重庆一带) 地区民歌中一种歌唱形式。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主要表现的是男女恋情和自然风物。《竹枝词》 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共十几首,此是其一。
这首诗以抒写初恋少女细微复杂的心理而见长。整首诗以这个怀春少女的口吻说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诗人一下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烟波浩渺,杨柳依依的优美境界之中。“闻郎江上唱歌声”写她耳中所闻。姑娘为眼前的美景所激发,沉浸在对未来郎君的美好遐思之中。这时,辽阔的江中隐隐传来他的歌声,这歌声是多么熟悉又是多么悦耳呀,它怎能不扰乱姑娘的芳心,使她心事重重,心潮澎湃呢? 这时,诗人的笔触已探入姑娘的心灵深处,使自己的角色与这个怀春少女作了替换,这样就面临着诗人以什么样的外象来表现姑娘面对此情此景如此微妙复杂、热烈细腻的感情问题。接下来,三、四两句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即景抒情,以眼前可见之象,写内心难言之衷。这时天空气候恰好是半晴半阴的奇观,诗人由此生发奇想,以此来暗喻姑娘的心境。姑娘心上早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呢!今天他在江边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有点意思才唱的。小伙子的心呀,真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一样难以捉摸。这里以晴雨的 “晴”暗指感情的 “情”,“晴”情相通,无限的意味尽在诗中。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情达意是历代民间情歌最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利用语言所表述的事物和语言之间的天然相同的联系,来造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的手段,也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批评家所注重。他们以“肌质” (texture)一词表示诗歌的这种谐音效果。南朝民歌中的《子夜歌》 中,这种利用谐音双关语来表情达意,富有“肌质”的诗处处皆是,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里“丝” “思”双关,“匹” 也是双关语,指情人成匹配。刘禹锡的 《竹枝词》 从手法上与南朝民歌是一脉相承的。这种隐喻,不但使女主人公缠绵微妙复杂的心事被表现得明白晓畅,同时又含而不露、情深意长。这首诗之所以至今众口皆诵,其原因正在于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