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衣曲》诗文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裁衣曲》言情赠友诗歌

剪征衣,亲手作。君身长短何须度?

肥瘦定然不如昨。

新衣为君裁,旧泪为君落。

还将铜斗细熨灼

莫使衣上沾猩红,君见泪痕不肯著!

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女子为远在异乡服役的丈夫缝制征衣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她对丈夫的真挚爱情。

写征夫思妇的相互怀念,是古代情诗的一大题材。其中有一类诗,通过裁衣、寄衣,表现思妇对征夫的深情挚爱。如唐代妇女陈玉兰寄夫诗: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全唐诗》卷799) 就是一首感人的诗篇。本篇也以裁征衣为题,更加细致地刻画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真实地表现出这位女子在裁衣时的内心世界。

“剪征衣,亲手作。君身长短何须度?肥瘦定然不如昨。”诗的开头以裁衣女子亲手剪裁的外部动作入手,迅速转移到对她内心活动的描写。有句俗话叫“量体裁衣”,裁衣之前,必须计量一个人高矮胖瘦的体型,方能为他裁出适体的衣裳。如果要为在远地生活的人裁衣,无法计量尺寸,那就必须根据平时对那人的印象,估量他的身高、体型。可是,这位女子在裁衣时却说: “君身长短何须度?”在她看来,自己对丈夫的身材长短是清清楚楚的,根本用不着费心思去度量。这句独白,反映了女主人公对她的丈夫非常熟悉,他们之间平时很亲密体贴。接着一句,“肥瘦定然不如昨”,是她此刻心想神移的思念活动的重点。她猜度着: 他的“长短”是不会变的,但是“肥瘦”呢?一定不像过去了。“不如昨”,当然是“肥”不如昨,换句通常话,就是说: 他一定比过去瘦得多啦。这是一种疼爱、怜爱之情。只有最亲的亲人之间,才会有这样的感情。如母亲疼爱子女、妻子怜惜丈夫。那么女主人公是怎样断定丈夫的“肥瘦定然不如昨”呢?她想象离别之后的丈夫经过行军、戍边的劳累,特别是他对她的日夜思念,体力的消耗,相思的愁苦,他的身体当然必定不如往常那样魁梧结实了。设想丈夫征戍辛劳,以及他因思念自己而消瘦,而“衣带渐宽”,这是女主人公并未直接说出的种种意想。这些丰富的意想,都包含在“肥瘦不如昨”这一简单朴素的诗句里。“定然”下得十分肯定: 他比过去消瘦、憔悴,那是一定的,必然的。这种心理描绘,前人的爱情诗词里也曾有过,但此处作者更加强调的是: 不仅妻子在思念着丈夫,丈夫也同样在惦记着妻子,相互的思念表现了他们相互的爱,而不是一方在自作多情。下面两句进一步写女主人公的痛苦: 她一面裁着征衣,一面因思夫而落泪。所谓 “旧泪”,表明她为离别而流泪已经不止一次。“还将铜斗细熨灼”一语有双关之意,既指她用铜斗将做好的新衣仔细熨平,同时也有将自己伤心的泪水抹干,将自己难以宁静的心怀抚平之意。末二句又是一个设想,把女主人公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 “莫使衣上沾猩红,君见泪痕不肯著! ”细心的妻子处处想到自己的丈夫,不愿让他知道自己的痛苦。丈夫征戍在外已是够苦的了,而作为妻子的她,自然不能再让他来分担她的痛苦。这里的“猩红”是指血泪,作者在此突出了视觉效果,以夸张的笔法,用“猩红”这一非常刺眼的色调给读者造成触目惊心之感,它既能引起人们联想到薛灵芸的红泪,也会令人想起望帝化鹃啼血的古老凄怨的传说。妻子唯恐丈夫见到衣上的泪痕后不忍穿着,“不肯著”,实为“不忍着”,这里实际上又用了一个“定然”; 君见泪痕,定然不肯着。再次写女主人公对丈夫感情的了解,也再次曲折地表现出丈夫对妻子的深情。可以明显地看出,心理活动的描绘贯穿全诗,其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明线是女子思念征夫,暗线是征夫也在思念妻子,而征夫思妇是在思妇思夫中透露出来的,写得隐微含蓄,但是读者在细细揣摩之后,仍能感觉到明暗两线的相互交织,感受到两地相思之情的深切和饱含爱情的两颗心灵的心心相印。

注释

①度: 读入声,估量。②铜斗: 即熨斗。③猩红: 血红色,这里指红泪、血泪。《拾遗记》载: 魏文帝曹丕爱一个美人叫薛灵芸,她“闻别父母,嘘唏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乃至京师,壶中凝泪如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