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诗文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南乡子》言情赠友诗歌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此恨拼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这首诗主要写情人分别的离愁。上片写因 “愁”而彻夜难眠,下片写路途遥远而无见面之期。据词中 “红豆”一语,可以断定主人公是一女子。因 “红豆”又名相思子,相传有丈夫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故名。

此词以写景发端,同时以一暗喻过渡到写人。“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半胧明”,月色昏暗。“冻雨”即寒雨。月亮西斜,黯淡的月光笼罩着广袤的空间。这样的发端,既以 “斜月”暗示出夜的深沉,又给人一种广漠凄冷的感觉。原来,一场 “冻雨”刚刚停止,故有这样的特有景况。不过,如果仅仅守住写景来理解,意思必然滞涩。其实,这样的景物描写富有 “兴”意,诗人笔下广漠凄冷的场景,不正是主人公深广的悲愁和凄凉的心境的象征么。所以,以 “冻雨”来比喻女子哀伤的眼泪,显得格外自然妥贴。而且,在此基础上再以 “冻雨晴时泪未晴”,即泪比雨多,进一步强调了女主人公悲愁的深刻。至此,作者对主人公悲愁的原因尚未涉及,这样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悬念,必欲知之而后快。在前两句尽力烘托渲染的基础上,第三句才以 “倦倚香篝温别语”, 即与丈夫分 “别”而引起的, 作了解答。“香篝”,指香炉外的罩子。这句的形象十分鲜明,读罢此句,仿佛看见女主人公孤独地倚靠在香炉旁,尽管夜已深,人已倦,但还在饶有兴味地追忆临别时的缠绵情语,似乎这样才能使空虚寂寞的心境得到慰藉。因此鹦鹉提醒她天已四更,催她快睡,她不禁感到烦恼而 “愁听”。通过这个细节,从侧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愁。

过片“此恨拚今生”紧承上意,“拚”,舍弃之意,此句谓: 这样的离愁别恨就是“今生”终结,也无法丢开。什么原因呢? “红豆无根种不成”,此句全用象征手法写出。如前所述,红豆是爱情的象征,但是,现在它却失去了“根”基这个“根”字,实际指男女结合。而现在男女却天各一方,自然爱情的种子就“种不成”了。以上两句既有象征手法固有的鲜明形象,又表现出女主人公表白离愁的坦率直爽。其“恨”愈深,其念愈切,因此,眼望着屏风上的山川路途,不由得想起羁留异乡的爱人。词中用一“数遍”的动作描写,不仅烘托出女主人公的无限深情,而且也暗示出她的巨大失望,不是么?如果一眼就看到了丈夫的踪迹,岂用“数遍”?这里,屏风上尺幅万里的山川路途,与自然界的水长山远已妙合无垠,她虽处于深闺之中,此时却已神游户外,去追寻远去的丈夫。但是,她除了看见近处的青山秀水外,再纵目远望,“一片烟芜是去程”,丈夫的踪迹被无边的烟雾所隐没,徒增无限的空旷寂寞之感。这样的结尾,不仅与开始“斜月半胧明”的浑茫意境相照应,同时,又是主人公深广离愁的形象展示。

善于以广阔混茫的场景来烘托人物深广的离愁,是此词的突出特点。它写离愁别恨,毫无局促狭窄的小家子气,或一味在缠绵悱恻上下功夫,而是于尺幅中显万里之势,深婉中见爽直之情。夏承焘、张璋编选的 《金元明清词选》评是作“逼近唐、宋作家”,其根据恐怕正在于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