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燕子矶》的诗词与文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燕子矶

位于南京市城东北观音门外直渎山,西距南京长江大桥5公里。直渎山又名岩山,西连幕府山,东北一峰突兀临江,三面悬绝,巍峨险峻。行舟长江,遥望此峰似春燕展翅,凌空而飞,故名燕子矶。它与湖南岳阳城陵矶、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并称为长江三大矶。清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子矶自古以来,即为南北来往的重要津渡。隋灭陈,晋王杨广驻军六合镇,相传即从六合渡江,经八卦洲,由此入据南京。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有关于燕子矶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从当涂乘舟顺流而下,亦由此攻入南京。清代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都曾在此停舟夜泊,并题辞赋诗。鸦片战争时,英军由燕子矶一带登陆,攻破观音门,经迈皋桥,胁迫南京城。燕子矶于1958年辟为公园,占地8.5公顷,由燕子矶、观音阁和岩山12溶洞组成。观音阁,又称七根柱,位于燕子矶西侧,原为明洪武年间所建“弘济寺”。观音阁建于嶙峋的崖壁之上,飞阁高栖、若悬若贴,早先江水直逼崖下,洵为奇观。近旁有明代开国军师刘基“铁链系舟处”。岩山12溶洞,多分布在沿江的悬崖峭壁中,其中著名的有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达摩洞等,其中尤以三台洞最负盛名,著名景点有观音泉、一线天、玉皇阁、望江楼等。

〔古诗文赏析〕 锦堂春·燕子矶 明·归庄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词以偶语起,于题旨为渐入,调意较纾徐。但不妨有陡峭,有平缓。“半壁”、“一舟”句就是如此。“凭空”句,出杜甫《秋兴》:“江间波浪兼天涌。”但易“波浪”为“怒浪”,就有了作者投射的感情色彩。而上着“凭空”二字,更有值得玩索处。“凭空”意即无端。词里说无端,实皆有端。盖故为反语,意含幽默。“不尽”句,就把意思点明了。“六朝”,其特点是:偏安,此其一。受到西或北来的威胁,此其二。速亡,此其三。南明弘光朝以及永历朝与之有相似处。作者就建康这个地方的历史和地理特点,把长江和六朝联系起来,借长江的涛声,写六朝的遗恨;而又借六朝的遗恨,写南明灭亡之痛。而仅以十二字尽之,是构思和语言上的一个成功。换头,写到燕子矶,但没有写它的本身,而只写它的环境,分远近两层。“隔岸”,是“荒云远断”(“荒云”,乱云);“绕矶”,则“小树微明”。燕子矶在一片微明里,若隐若现,如幻如真。于是,在作者的幻想里,这“燕子”则由静止之物。无知之物,变成了可以飞动的有知之物,于是,在作者飞腾的想象里,这“燕子”就以一个能够跨越许多朝代的“神物”出现了。至此,很自然的有了“旧时”句。“旧时燕子”,出刘禹锡《乌衣巷》诗。于此可知:作者亦深怀兴亡之感。但他只轻轻地来这么一问:“旧时燕子还飞否?”并不作答。我们如果设想一下答案:不飞了,为什么?还飞,飞向何处?这一来,我们就会想起许多的东西。这正是留给我们读者去探寻的。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我们如果来一个跳跃,联想及此,则这“燕子”如尚能飞,就必有“雷风”的到来。这也许是作者所梦想的。歇拍说:“今古不胜情。”这正与过拍“不尽六朝声”,紧相呼应。上结是写古而含今,这里是写今而及古。这今古之间,一千余年,兴亡相继,真令人感慨不尽。

词所写的对象是很小的,不过是濒临长江的一个石矶;是很实在的,它就出现在作者舟行时的遥望之中。如果死贴着这小小的实在的东西去写,粘而不脱,必然失败。作者不是这样,他从大处着眼,从虚处着笔,跳宕前进,处处出人意外。上片,先写高崖壁立的江岸,远行的江舟,汹诵的江波;然后由空间跳到时间,来一个历史的大跨越,跨到一千多年前,听取六朝的江声。下片,应该写到燕子矶了,却又撇开它的本身,只写隔断它的荒云,环绕它的小树,撇开真实存在的石矶,而写设想中飞动的“燕子”,向她发出“还飞否”之问;但又不作答,乃以不胜今古之情作结。弃小取大,避实就虚,从时空两方面拓展词境,遂使小词纳入深广的内容,耐人寻味。

(彭靖)



〔现代散文〕 在长江中、下游两岸,常见半岛形的石滩悬崖壁峭于江心,形成一个个风景独特的“矶”。高耸于南京北郊江滨的燕子矶,就是这样一个山水兼得的风景区,它与苏东坡泛舟吟诵的赤壁矶,崔颢题诗的黄鹄矶,李白投江捉月的采石矶一样闻名遐迩。

暮春,笔者自下关中山码头顺水东下,从水色山光中渐入佳境。

船一穿过长江大桥,顿时波平岸阔,此时立于船舷,送轮舟入迷蒙远天,数鸥鸟翔随于近水,不觉胸襟顿开。环顾左右,北岸滩势平缓,只在连天绿色中抹几笔淡淡的青山;南岸却壁立着一长溜山脉,似连非连,时断时续。船依南岸缓行,一会见坦滑的平岗裸露着赭红的砾岩,一会见陡峭的峻岭覆盖着蓊郁的林木。其间,石灰岩溶洞参差毗邻,而山麓江滨,散落着几处农舍,袅袅几缕炊烟;几处古刹、亭台,或残存于山腰,或斑驳于峰巅,在目不暇接中一路行来,燕子矶已在眼前。眼前,只见危崖一座,乍看并不象凌空飞翔的燕子,倒似一匹脱缰野马,正向江边奔突而来。船至矶下,只见急流簇拥着漩涡从三面扑向矶崖,激注洄漩,声若雷鸣。近前,怪石惊涛,卷千堆雪花,泻万斛珠玉,观者无不心惊魄摇。屏息观矶,上悬下峭,危崖凌虚。隙间有杂树丛生,绝壁有藤蔓蒙络,树皆不高,蔓亦不壮,唯根盘节错,枝舒叶展,似邀云游,欲与水戏,野趣无穷。风声、水声、水石相激声,震天撼地,简直难于久驻其间。船离矶下,似从薄暮中的三峡进入到晨光明媚的楚天山水。渐远渐小的矶滩,一下变得秀丽峭拔起来,矶头那块飞崖俯向江面浪花,有轮有廓,分明是一只硕大无朋的燕子在掠水奋飞呢。原来的裂岸涛吼,此时亦如燕语呢喃。至此,始体味到燕子矶的由来。

由矶东登岸后,径直奔往矶前。矶只有二百余米高,因临江拔起,也就给人有高不可攀的感觉了。两条石磴小道,一似云梯从矶麓飞架矶巅,一似飘带舒缓地缠绕矶身。年轻人爱一溜小跑直冲矶巅,从下仰视,恰如一群乳燕;我流连于奇树怪石,也就乐于漫步盘旋。矶巅盈亩方圆,势稍坦平,上筑一方形翘角碑亭,飞动中见稳重。内矗一碑,镌“燕子矶”三个擘窠大字,描金盘龙。阴、侧均有题诗,系乾隆皇帝的手笔。碑阴诗曰:“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一边默诵着诗句,一边向矶头攀去。待手捉铁栏,下视千丈,一片烟弥雾漫,喘息未平,心悸又添。忆当年,乾隆来此登临,曾感矶下由撼地洪涛涨为烟村绿野,如今漠漠沙岸又复为滔滔江澜。沧桑巨变,万端感慨由衷而起。矶西的幕府山,当年东晋王导的幕府安在?矶东的笆斗山,当年朱元璋邀击陈友谅的战场尚存?矶下码头,为金陵古渡,马可·波罗的足迹可否找寻?英军胁迫清廷签订《南京条约》,不就是从这里长驱直入兵临城下的吗?太平天国的水师为保卫天京的安全,不就是在这里扎下水寨的吗?呵,历史的风云不禁在我脑海中翻腾!

刚才自江中望矶,现在从矶上览江,景象又是一番。大江自西北来,其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之势,至脚下,辄成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之姿,待东南奔海,又呈涵浑隐约、缥缈秀逸之容。江中洲渚,如碧玉镶嵌在闪光的黄缎上。朝市区眺望,石头城内外,高楼拔地,绿色掩映。此地揽胜,始信前人“江山如画”一语造得何等传神。

漫步矶头,心潮逐浪,兴酣忘返。见日已偏西,方折入崖西,攀木援藤,贴壁自荒径寻路而下。喧嚣江涛,时而轰轰烈烈,时而余音袅袅,透过婆娑枝叶,只见下游明灭,宛若一幅写意山水铺向远天。

自矶下沿江西行,左手牵山,右手携水,置身于青山秀水间。山有十二洞称于世,以三台、达摩诸洞最可流连,此外花木掩映的观音阁,梵宇高耸的七根柱大殿,皆是游人驻步之所。有人说,矶上的“燕子”万古飞不去,就是太恋这儿的美景了。回到船上,夜幕已垂,这里那里的灯火伴着星月。游船远离码头画了个大弧形,沿八卦洲折向北岸返航。相传八卦洲就是张祜诗中“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的瓜洲。不过,时过境迁,眼下月色星光依旧,但孤灯残火的凄清景象已无法寻觅了,唯上游银河横跨,十里大桥华灯齐放。我回到舱里,心却化作一只燕雏留在矶畔了。

(姬盛羽)



〔民间文学〕 燕子矶东头江边上,有个不大的山包,叫笆斗山。燕子矶跟笆斗山,相隔不远,来历可不简单哩。

据传,燕子矶是玉皇大帝的一只大斗鸡变的。这大斗鸡性子来得凶猛,虽说主人十分喜爱它,可天宫生活单调,大斗鸡又憋又闷,时间一长,就受不了啦。有一天,它不管三七二十一,踩散鸡笼,溜出了天宫,来到老虎山这块。这当口,它肚子饿得要命,就伸长了颈子到处望。一望,望见长江东头来了几条船,船上装着白花花的大米。顿时,大斗鸡馋得口水沙沙的,赶不及来到江边候了。它生怕船上人看见它,就把身子一晃,就成了一个石头堆,等船靠近了,就把翅膀连续掮动,乖乖,霎时间江里象开了锅,几条米船一条条都翻到江里了。

大斗鸡饱餐一顿。这以后,它就一直呆在这块,数不清的粮船倒了霉。

多少年后,一年春天,两个天宫的巡差路过这块,看见老虎山一带绿绿葱葱,唯独旁边的一堆石头寸草不生。心里犯疑,回去就禀告了巡差官。巡差官也觉得奇怪,报告了玉皇大帝。玉帝马上派太上老君去查实。太上老君拿来一颗透明紫云珠,对下界的石堆一照,大斗鸡的原形就显出来了。

玉皇大帝晓得大斗鸡找到了,又气又高兴。气的是大斗鸡竟敢私下逃走,高兴的是,不管怎么讲,总算找到了心爱的宝贝。就马上要托塔李天王把大斗鸡带回来,哪晓得李天王下了吃奶的劲,耍了六六三十六套把戏,也没有弄动大斗鸡一下子。太白金星揣摩揣摩说:“大斗鸡这么久没吃东西,怕是饿昏了头啦!”玉皇大帝想想也是,连忙派太白金星到御粮库里提米,下界去喂鸡。

太白金星装了足足一笆斗御米,驾云落到“石堆”东边的乌龙山头。就在这当口,听得西边“啪啪”几声,江上陡然狂风大浪,一阵紧似一阵,一下工夫,江里几条粮船就不见了。

太白金星吓了一跳,心想:这是什么东西作怪呐?他往西一瞧,嗬,那个石堆已经变成了活现活跳的大斗鸡,颈子伸得老长,正在无忧无虑地吃江里的米哩。太白金星气得眼珠子直翻,一脚把身边的笆斗踢飞掉,反卡在江滩上。太白金星长叹了一口气,反扣的笆斗即刻变成了一堆石头,这就是今天的笆斗山。

太白金星驾云回到天宫,路上遇上张果老,两人一道去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本是宽厚人,听了他两个的禀报,气得浑身打抖,一拍惊堂木:“罢了!罢了……”这第一个“罢了”才出口,大斗鸡就瘫倒了;第二个“罢了”才张嘴,大斗鸡格外不能动弹了,成了一堆石头定在那块,变成了大石鸡,那副架势活象一只想飞又飞不动的燕子,后人就把它叫做燕子矶(鸡)了。

大斗鸡变成了大石鸡,再也不能欺负过往的粮船了,忠厚的船家看它那副孽相又可怜它,每当运粮经过这块,都要用笆斗扒些粮食戽到江里去,图个吉利。久而久之,就成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潘可荣 整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