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其一)》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其一)》原文与赏析

杜甫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乃大历二年(767)暮春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作。在此之前,作《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云: “尔到江陵府,何时到峡州?乱离生有别,聚集病应瘳。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老身须付托,白骨更何忧?”这里说“复题”,是作了前一首,意犹未尽,就再作二首。杜甫的弟弟见于诗歌中的有颖、观、占、丰。这时杜观由中都即长安来到江陵,并将到夔州。乍接来书,悲喜交集,因而一再作诗。这是两首感染力极强的抒情诗。

这一首,通篇贯串着“悲喜相兼”的感情。首联为环境渲染。兄在巫峡,弟在长安。诗人寓居蜀中,时时不忘“归秦”,滞留夔州时亦然。夔州地处三峡之口。“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崖叠嶂,隐天蔽日” (《水经注》)。这就是对“巫峡千山暗”的注脚。故乡难返,亲人远隔,对景遣怀,黯然神伤。这是悲。终南山代指长安,时值暮春,观弟正不远万里而来。这是喜。

颔联乃直书实事。诗人虽在病中,但因很快就要与观弟相见,“聚集病应瘳” (瘳,音抽,病愈),精神为之一爽,病也觉得好多了。其《月夜忆舍弟》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烽烟四起,战乱频仍,吉凶难测,生死未卜,突得来书,才知你尚在人间。惊喜之情,不可言状。这是悲中见喜。 “书到汝为人”, 是说收到来书才知你仍然是人,还没有变成鬼。这就把诗人平时对亲人的关切和接书后的惊喜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在《羌村三首》中写过: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其意绪与此句颇相类似。

颈联是就书发挥。“儿童”,指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接到久别亲人的来信,这对全家都是一件大喜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何况十年阔别! 这时宗武才十四岁,对于那位十年未见的叔叔是一无所知的。孩子们好奇地想把有关那位叔叔的一切都问个明白,诗人也高兴地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兄弟叔姪之间的骨肉深情,跃然纸上。清人蒋弱六对此句评云: “入情至此,真化工之笔。” “来经战伐新”,这既是书中的内容,也是诗人向孩子们讲述的内容。《杜诗镜铨》引卢德水注云: “是年郭子仪讨周智光,命大将浑瑊、李怀光军渭上,所谓‘来经战伐新’也。”杜观是冒着危险,通过战区远道而来的。这两句在感情上又由欢快转入悲凉,是喜中有悲。

尾联预揣兄弟见面之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盼观弟早日到来的急迫心情。这是诗人接读来书后产生的联想,同时,作为一种悬念,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诗人的老家在巩、洛,有别业在长安,他在飘泊生涯中一直怀念故乡和亲人。他多次表示: “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五盘》) “此身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奉送严公入朝》)此诗再一次表示了“归秦”的愿望,但是,这一愿望必待战乱结束,时局太平,方能实现。“款款”,徐缓貌。款款而话者,慢慢地商量也。诗人实有身不由己、力不从心的苦衷。这里仍然是悲喜相兼。“泊船”与“巫峡”相呼应,“归秦”与“终南”相衔接,首尾紧密配合,堪称天衣无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