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辅之樊川图》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杨果

一赋阿房万古传,而今还有赵樊川

谢公墩上王公住,异代风流各自贤。

【注释】

①一赋《阿房》:唐杜牧撰《阿房宫赋》,讽秦始皇竭尽民力以求奢侈享乐,后代广为流传。②赵樊川:即赵辅之。唐代杜牧家园在樊川,名其集为《樊川集》。赵辅之居处有泉石林木,友人亦目之为“樊川”,自名其集为《赵樊川集》。③谢公墩:山名,在今南京城东隅,晋时谢安所居之处,在半山上。王公:即王安石,他曾住此山之半山。

【评说】

本诗选自顾嗣立《元诗选二集·西庵集》、陈衍《元诗纪事》卷三。

杨果(1197—1269),元代诗人,字正卿,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元初任经略使幕官,官至北京宣抚使、参知政事,卒谥文献。工诗文,尤长于乐府,有《西庵集》。

赵辅之,元代画家,有《赵樊川集》,姚燧曾为之作序。

这首题画绝句,题外见义,全在画外做文章。诗人既为《樊川图》题诗,不从画面落笔,却先从杜牧写《阿房宫赋》、万古流传之盛事入手,这种长篇歌行惯用的“从题外写来”的手法,用在绝句小诗中,是很少见到的。杜牧的文采风流,素为后人仰慕,连他的家园“樊川”,文集名《樊川集》,也被后人借用,如元人赵辅之名其文集曰《赵樊川集》,友人名其居处为“樊川”,赵辅之图其居处亦名《樊川图》。“赵樊川”一词多义,既可指其人,也可指其居处,又可指其文集,亦可指他的画《樊川图》。诗至此才落到题名赵辅之《樊川图》上。诗的三、四句,巧妙运用历史上谢安、王安石都曾居住过金陵城东半山的故事。谢安字安石,与王安石名巧合“安石”二字。王安石很风趣地写道:“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谢公墩》,见《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二)杨果诗的结句,将谢安、王安石住半山,赵辅之用杜牧居处名、文集名,视为“异代风流”,称赞赵辅之使用“樊川”一名,得前辈贤人的文采风流。

题画诗不描写画面,从题外发挥,专谈观画感慨,亦别是一格。全写得很巧妙,巧用地名、人名、文集名,绾合历代贤人和当代画家,难怪姚燧《赵樊川集序》很推崇这首诗,评曰:“京师诸贵诗其图者,惟杨公西庵为绝唱。”(《牧庵文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