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散木
黄门《急就》笔如椽,遁变行藏楷法先。
海日楼头穷处士,解将规矩入方圆。
这首诗是论沈曾植的书艺的。沈曾植(1851—1922),近代学者、书法家。字子培,又字乙盒,晚号寐叟,别署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姚埭老民等,浙江嘉兴人。曾任清代官吏,后乞病归。主张新政,并探究西方科学。纵览百家,涉及经史、舆地、儒学、佛道、医学、文学、书画、乐律、目录版本等。著作有《元秘史笺注》、 《海日楼诗集》、 《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等多种。
邓散木诗原注有云:
《书谱》: “泯规矩于方圆。”包氏(包世臣)述书谓以楷法入草,以草法入楷。近十年来,解此者鲜矣。乙盦居士沈曾植,远绍梁鹄(东汉书法家,善八分),近参石斋(明末书法家黄道周,其书峭厉方劲),深得“点画狼藉”之旨,遂为草书幸留一脉。
这段注文揭示了沈曾植的草书特色及其渊源,并有助于对这首论书诗的鉴赏。
沈曾植的草书属“章草”一路。章草为早期的草书,是隶书的草写,是由草隶发展而成的一种字体。它和“今草”的区别,主要是还保留着隶书笔画的形迹,每个字独立而不连写。它广泛地流行于两汉。至于章草之名,或以为适用于写奏章;或以为由于汉章帝爱好;或以为史游用以写其所著《急就章》,诸说不一。邓散木则把它和史游连在一起。张怀瓘《书断》: “案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纵任奔逸,赴连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邓散木追溯沈曾植章草渊源,故曰“黄门《急就》笔如椽”。所谓“笔如椽”,即大手笔之意。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笔谱》: “晋王珣,字元林,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人语云: ‘君当有大手笔’……”
“遁变行藏楷法先”。遁,隐去。行藏,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讲处世态度的,邓散木在这里借以论书体嬗变。这句诗是说,章草隐藏和舍弃隶书的某些面貌,变化而采用流行的草写,成了尔后楷法的先河。邓散木在这里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了隶一章草一楷的行藏衍变过程,同时这也是概括了沈曾植书法草中含楷的艺术特色。
沈曾植所居为“海日楼”。邓散木写此诗时,沈已休官,自号谷隐居士,故曰“穷处士”。关于“解将规矩入方圆”,有其较深的理论内涵。孙过庭《书谱》写道: “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邓散木在诗注中还以包世臣以楷法入草,以草法入楷(包世臣《自跋草书答十二问》: “右军作真如草,大令作草如真”)的理论来透视沈曾植的草书。沈曾植书学包世臣,受当时碑学书风影响,熔汉隶、北碑、章草于一炉,穷变态,合情调,泯却其方圆曲直,体现出以楷入草,以草入楷而统一于章草的艺术特色。 《书谱》云: “伯英(张芝)不真,而点画狼藉”。这是说,张芝的草书并非楷书,但其点画却满目皆是。沈曾植的章草,也具有“点画狼藉”之美,草书中明显地体现出楷书的特征来。邓散木揭示沈书这一特征, 从而又和“遁变行藏楷法先”联系了起来。
邓散木这首论书诗,对于理解章草,鉴赏沈曾植的草书,是能给人以较深的理论启发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