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沙洲雁影》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边寿民

点点芦花映碧流,风吹旅影落沙洲

道人本是无愁客,写到苍茫亦感秋。

【注释】

①旅影:指芦雁的影子。

【评说】

本诗选自苏州博物馆藏边寿民手迹《沙洲雁影图》题诗。

边寿民(1684—1752),清代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号墨仙、苇间居士、绰绰老人、绰翁等。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曾中秀才,虽才华横溢,但不慕仕途,终生布衣,隐居江湖。曾一度游历二十余载,晚年回乡,以卖画为生。他的画以泼墨芦雁最为著名。每到秋日,他便在滩涂芦边搭起苇屋,“瑟瑟黄芦响,嘹嘹白雁鸣。老夫住苇屋,对景写秋声。”(边寿民题《芦雁图》,画藏南京博物院)因而他笔下芦雁的飞鸣、食宿、游泳各种情态,无不毕肖传神。

边寿民芦雁的传神动人之处,除了大雁本身,还得益于他在画中所营造的那种凄清落寞的氛围,这在画中可以读出,而在题诗中再次得到了强化。此诗读来已是深有体会,我们不妨再来欣赏其另一首题画词《柳梢青·题芦雁图》:

水落寒沙,携来俦侣,相伴芦花。塞北霜林,江南烟浦,到处为家。行行字字欹斜,声断续,鸣鸣暮笳。匹马秋风,孤舟夜雨,人在天涯。

季节更迭变化,此时已属霜序,天清地寒,水落而石出,放眼浅滩,所见惟有惨白寒沙。但为了躲避北方的严寒,雁儿只得和伙伴一起前来此处,与寒沙芦花为伴,哪还管凄冷。对此,那些大雁早已看得很淡了,无论塞北的霜林,抑或江南的烟波浩渺,性质全然一样,栖息到哪儿,哪儿便是家,即便这儿如此苍茫寂寞。词的下阙,画家更是集中精力去营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秦风·蒹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的意境。在暮色之中,群雁在空中欹斜倾侧,心神不定,时时变换阵形,传来阵阵哀鸣,时断时续,顿时整幅画面就为肃穆苍凉的氛围所笼罩。在这“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也不免产生“人在天涯”,形单影只的孤独感,就好比是秋风中的匹马,更似夜雨中的孤舟。其实,画家的自我境况又何尝异于芦雁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