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日观
明月清风宗炳社①,夕阳秋色庾公楼②。
修心未到无心地③,万种千般逐水流。
【注释】
①宗炳社:宗炳与慧远僧等十八人结成的白莲社。宗炳(375—443),字少文,南朝宋南阳涅阳(在今河南镇平)人,善弹琴,工书法、绘画。曾结庐庐山,与慧远僧等十八人结成白连社,修静土之法,追求澄怀、静心的洁净境界。②庾公楼:晋代庾亮任江陵豫州刺史,治武昌,曾与幕僚于秋夜登南楼赏月,弹琴、咏吟,后人因称“庾公楼”,事见《世说新语·容止》。③无心地:佛家语,无心的境界,即解脱一切妄念。《宗镜录》:“所为无心,何者若有心则不安,无心则自乐。故光德偈云:莫与心为伴,无心心自安。若将心作伴,动即被心茫”
【评说】
本诗选自陈衍《元诗纪事》卷三四。
《江村消夏录》记录温日观的题语:“纸长,宜以好诗书之,为后之名胜笑览。”温日观自称本诗是“好诗”,确非虚语。
本诗题咏画卷,并未描绘葡萄的艺术形象,也未介绍构思立意的匠心,更没有交代画作葡萄的笔法技巧。全诗却发表一段议论,阐述一种有关绘画创作的重要理论。温氏说,要想画出佳作来,画家必须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而至关重要的便是心境,画家的心理境界。诗人首先用对偶句,标举刘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和晋代的庾亮。这个对句,有互文作用,为避免重复,首句用了“明月清风”,次句用“夕阳秋色”。其实庾亮登楼时的周遭风光,也有“清风明月”,这才符合《世说新语》里庾亮登楼赏月的故事。有了清风明月的环境,澄怀观道的心境,排除一切杂念,宗炳才能挥毫作画,庾亮才能乘兴咏诗。诗的三、四句是说画家要“修心”,如果没有修到净心的境界,就不可能增进画艺,势必一事无成。推而广之,人人要“修心”,如果不能解脱妄念,修到无心境界,则生活中万种千般的美好事物,都将付之东流。温日观用韵味极浓、意境极隽的诗句,写出自己的创作体验,将艺术创作的思维规律与佛教教义联系起来,加以阐发,还将它提高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确是好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