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书寿堂壁》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林逋《书寿堂壁》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注释】 ①寿堂:生前造的墓室,即寿坟。②结庐:筑室晋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萧疏:稀疏。③“茂陵”二句:司马相如病重时,汉武帝派使臣往其家取所著书。及至,相如已死,唯遗稿一卷,言封禅,颂帝德。《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疾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译文】 筑一间茅舍于西湖之畔,与青山遥遥相对;种几竿修竹在寿坟之上,伴清风摇曳低吟。日后若有人集我的遗稿,所欣慰的是不曾作过《封禅书》那样的谄媚文章。

【集评】 宋·严有翼:“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用之者。王元之《谪守黄冈谢表》云: ‘宣室鬼神之问,岂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惟期死后。’此一联每为人所称道,然皆直用贾谊、相如之事耳。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艺苑雌黄》)

宋·黄彻:“司马相如窃妻涤器开巴蜀,以困苦乡邦,其过已多;至为《封禅书》,则谄谀,盖天性,不复自新矣。子美犹云:‘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李白亦云:‘果得相如草,仍余封禅文’。和靖独不然,曰:‘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言虽不迫,责之深矣。李商隐云:‘相如解草长门赋,却用文君取酒金。’亦舍其大,论其细也。举其大者,自西湖始,其后有讥其谄谀之态,死而未已。正如捕逐寇盗,先为有力者所获,搤其吭而骑其项矣,余人从旁助捶缚耳。”(《䂬溪诗话》卷三)

明·谢榛:“《霏雪录》曰:‘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揖宾,辞容鄙俗’。殊不知老农亦有名言,贵介公子不能道者。林逋曰: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此乃反唐人之意。”(《四溟诗话》卷一)

今·黄刚:“‘犹喜’、‘曾无’俱为庆幸之语,感情色彩很浓。这二句是和靖名句,颇为后人传诵,所以如此,并非在于它是奇语、丽句,而是因为它表现出诗人的高尚志节。”(《宋诗鉴赏辞典》第48页)

【总案】 此诗是林逋临终明志之作,书于其寿堂壁上。由“结庐”到“坟前”,由生前到身后,凝练地概括他的一生。《宋史·林逋传》说他“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而临死之时,又“自为墓于其庐侧”,他要将自己的心魂长系湖光山色之间,生当做隐士,死亦为逸鬼。而坟上修竹几茎,萧萧疏疏,于凄凉之中透出凛然风骨。尾联历来为人赞叹。司马相如临死前还歌功颂德,邀宠求荣;林逋不屑为之,并以此自傲自喜,表现出诗人的崇高气节。难怪大文豪苏东坡都对他非常崇敬:“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书林逋书后》)。这首绝句虽无工巧之词,却有惊人之语,令人千载之下,依然仰慕不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