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两晋诗歌》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汉魏两晋南北朝歌·两晋诗歌》鉴赏

从正始以后到两晋时期的诗坛,是继建安诗歌之后的一个更为热闹的诗人时代。

“正始”,原是曹魏末朝废帝曹芳的年号(公元240—248),但在文学史的分期上,常常把正始前后的文学划归晋代来研究,正如把建安文学并入曹魏时期来讲的道理一样。因为在正始时期,政治上,司马氏取代曹魏之势已成,这时的诗歌内容和风格与建安诗歌开始有了质的区别,其趋向却与晋代诗歌大体吻合。因此,不妨把正始诗歌视为晋代诗歌的肇始。这里所说的“两晋诗歌”,所跨越的历史时期是:上起曹魏太和年间,下至东晋末年的元熙时代(刘宋元嘉以前),即公元227—420年这段时间,近200年之久。

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文学(这里主要是诗歌)经历了一条波澜起伏、峰谷交替的曲折的发展道路。但从诗歌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它的一个特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之间差距甚大。刘勰说:“析文以为妙,流靡以为妍”(《文心雕龙》)。这是说晋诗的形式。而内容怎样呢?钟嵘在《诗品》中说它“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这就是说,这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诗歌基本倾向,已经丧尽“文质并茂”的建安风骨,而形成了一种单纯追求形式绮丽的唯美主义诗风。这种“新诗风”(相对于建安诗风而言),正始时萌发,太康时形成,东晋时发展,最后由“玄言诗”统治整个诗坛。然而,建安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未完全泯灭,而且不时地出现一些新星,发射着耀眼光辉,划破两晋那个沉闷昏暗的诗坛上空。

在这200年历史中,两晋诗歌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主要有四个发展时期,即:

第一个时期的“正始诗歌”。它约40来年,是汉魏旧音的结束,两晋新风的肇始,建安精神和老庄影响都在发挥作用。这时期的主要诗人,有“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以及前辈何晏等人。

第二个时期的“太康诗歌”,约历42年。这时期的历史特点,正是久分新合,暂获统一局面;在文学史上出现,“勃尔复兴”的气象,故有“太康文学”之称。诗坛上呈现着一片中兴景象,三张(张华及张载、张协兄弟)、二傅(傅玄及子傅咸)、两潘(潘岳及其侄潘尼)、一左(左思),相望而出;一直沉寂的东吴,此时也出现了陆氏兄弟(陆机、陆云)。这时,诗之五言体已臻完善,成为诗体之正宗。

第三个时期的“永嘉诗歌”,约11年时间。这个阶段似乎比较短促,但很有特色,即它正处在东西两晋之交,南北长期分裂开始之时。在文学上,永嘉时期,是一个“玄言诗”兴起时代,并逐步占据诗坛的统治地位。但由于这种诗作缺乏生命力,基本上已为时间所淘汰,现今已无法窥见全貌。永嘉诗坛主要倾向的代表者是孙绰和许询;而真正杰出的有成就的诗人却是刘琨和郭璞。

第四个时期的“东晋诗歌”。这是一个长达100年左右的历史时期,诗坛所处的社会背景是:晋室南渡,偏安江左,南北对峙。因此,百年诗坛玄言诗特别炽盛。到东晋末期才出现了大诗人陶潜,使我国诗史上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但由于陶潜势孤力薄,却未能扭转东晋整个诗坛的形式主义倾向,及至出现了谢混、殷仲文等人在玄言诗中引进山水之后,才有了一线转机,但改变不大,一直等到南朝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派的正式兴起,才真正改变了玄言诗风,为中国诗史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