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除夜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高适

旅馆孤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即除夕,也就是中国农历腊月三十日之夜,第二天就是新的一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新年了。唐太宗李世民就写有《除夜》诗:“冬尽去冬促,年开明日长。”初唐诗人杜审言也有诗云:“季冬除夜接新年。”(《守岁侍宴应制》)总之,关于除夜之作甚多。新年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新年的名称直到1911年才改为“春节”。不过积习难返,现在仍有不少人把春节称为新年。中国的传统习俗,除夕、新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除夕,一家人欢聚一堂,围炉团坐,通宵达旦,谓之“守岁”。如果除夕、新年家中有人在外,就格外惦念,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解了以上习俗,我们再来阅读高适这首七绝《除夜作》,就容易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诗的首句“旅馆孤灯独不眠”,所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启人联想。这句诗,点明了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与家人天各一方,只身呆在一家旅馆里,面对孤灯,难以成眠。可以想见,此时此刻的旅馆之外,正是万家灯火,万家团聚,爆竹声声,共度良霄之时,这与作者的“旅馆孤灯独不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照。诗的首句可以说道出了作者的孤独感、寂寞感、凄凉感。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是设问句,也是一个转折句,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客”是作者自指。

诗的第三、四两句对一、二两句作了回答:“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作者何以“独不眠”和“转凄然”呢?原来原因有二:一是怀乡心切,他不仅思念家人,家人也必定在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他啊;二是慨叹过了今夜,明朝又长了一岁,老大无成,岁月无情啊。如果说这首诗的一、二句还是写的表面现象,那么这诗的三、四句,就是作者心境的深刻自我揭示了,这里边包含着多少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啊,阅历浅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从艺术上讲,这两句诗是一副对仗工稳、用词精警的流水对,两句诗的意思互相连贯,互为补充,上句思乡,下句叹老,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绪。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在手法上是运用了“对应法”,不直说他在思念故乡人,而是说故乡人在思念他,这就主中有客,客中有主,主客融而为一了,读来倍感意味悠长。“对应法”的好处,就在于增大了诗的内涵,留给读者咀嚼回味的余地。明代的钟惺、谭元春称赞这句诗道:“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霜鬓,其味无穷。”(《唐诗归》卷十二)这种“对应法”在唐诗中多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最后两句,用的也是“对应法”。

高适向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但这首《除夜作》,诗风极其平易自然。全诗没用一个艰涩生僻的字眼,全都是浅近晓达的口头语,却把除夜时的所思所感抒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它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也在于它写出了羁旅他乡游子的共同的思想感情。可见一切好诗并不在于用语艰深,而在于是不是写出了真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