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周邦彦·六丑》周邦彦
周邦彦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①,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②。钗钿堕处遗香泽③。乱点桃蹊④,轻翻柳陌⑤。多情最谁追惜⑥。但蜂媒蝶使⑦,时叩窗隔⑧。东园岑寂⑨。渐蒙笼暗碧⑩。静绕珍丛底(11),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12)。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13)。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14),向人欹侧(15)。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16),何由见得。
白蔷薇图 【宋】 马远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试酒:据《武林旧事》所载,夏历四月初酒库呈样尝酒。此处用“试酒”标示时间。②“葬楚宫”句:蔷藢花被摧残(葬送)了。倾国,汉李延年有歌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国因此也指绝代美人。此句用楚宫美女喻指蔷薇。③“钗钿”句:钗钿,古代妇女头饰。本句典出《新唐书·杨贵妃传》:每年十月唐明皇出游华清宫,队伍浩荡,“遗钿堕舄,瑟瑟玑琲,狼藉于道,香闻数十里”。此处喻落花。④桃蹊(xī):蹊,小路、小径。桃蹊指桃树下的小径。⑤柳陌:陌,指道路。柳陌即为两旁植柳的道路。⑥追惜:追思叹惜。⑦蜂媒蝶使:比喻蜜蜂、蝴蝶为花朵间的媒人、使者。⑧窗隔:即窗格,上面糊纸或纱以挡风。⑨岑寂:寂静。⑩蒙笼:草木茂盛的样子。暗碧:草木绿色变深。(11)珍丛:此处指蔷薇花丛。(12)长条:指蔷薇枝条。故:特意、故意。行客:行人、过客。(13)残英:蔷薇残留的花朵。巾帻(zé):头巾,布帽。(14)颤袅:微微颤动,也作“战袅”。(15)欹(qī)侧:此处指因花朵太大,向一边倾斜欲坠的样子。(16)“恐断红”句:典出《云溪友议》所记事,唐人卢渥进京应试,偶然在宫外水沟中见到一片红叶,上有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鉴赏 这是一首伤落花的词,也是一首伤春词。首三句点出时间、地点,和词人此时的心情。正是三四月间春末夏初时候,词人客居在外,感到浪费了大好春光。“光阴虚掷”以下三句,先写词人希望春天能够停留,然而春天像天空里掠过的鸟儿一样匆匆离去,甚至是“一去无迹”。这三句一句一转,匠心独具,且炼字精妙,历来为评家称颂,周济就赞这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宋四家词选》),评价之高可见一斑。到“一去无迹”,写春之离去已说到极处,而一句“为问”又整个把自此而下的内容提挈出来,同时终于进入“花”的主题。词人想看看花在哪里,却发现经过昨夜的风雨,那些美丽的花朵已经零落大半。“倾国”指代美人,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典故;“楚宫”指楚宫中的美女,也让人联想到“楚王好细腰”,因此又别有一种纤弱娇艳的风情,使人仿佛看到了风雨中蔷薇楚楚动人的样子。“钗钿”而下三句,形容雨后落花姿态,“乱点”两句则用互文手法描写落花满地的样子。看到昔日美丽的蔷薇也渐随流光、风雨而去,词人不禁发出了“多情最谁追惜”的疑问。花有情而无人惜取,这其中除了惜花,也似乎有词人自怜身世的意味。在发出了这样的问句之后,词人并没有作出回答,而是转写在落花满地的庭院中扑打窗格的蜜蜂蝴蝶,于静态的画面中加进了声音和动态,但是这“动”却愈衬出“静”中的悲凉。
下阕“东园岑寂”一句,说明词人已步入园中。庭院里不见春日姹紫嫣红的盛景,只有一日日加深的“蒙笼暗碧”在宣告夏天的降临。“静绕”蔷薇花丛,写出词人惜花之态,“叹息”之中含有无限的忧愁。蔷薇虽花期已将尽,带刺的枝条却依然含情,故意牵绊住行人的衣服,好像有话要说一样,吐露着绵绵的别情。这一句是用拟人手法,表面写花丛对人的留恋,实际上却是人对花恋恋不舍。“残英小”而下四句,写词人摘下一朵残留的花朵勉强别上头巾,但是这小小的一朵“残英”到底还是比不上花朵烂漫时候一朵盛放的蔷薇,那时候插在头上的花朵会因为太沉而在头上微微颤动,向一边倾侧。这里是通过春光烂漫时节的情态与春之将尽时进行比较,突出词人对蔷薇凋谢的惋惜与留恋。接下来,词人希望已经谢落的花朵不要随着潮汐涨落马上漂走。这一句转得突兀,自然引出下句解释:词人害怕落红花瓣上会留有相思的词句,如果花朵马上随水流走,他也就无处得见了。这里化用了唐朝“红叶题诗”的典故,用在这里表达对家人、妻子的思念,正好照应前面“恨客里”的游子之思,构思精巧,用典自然。“何由”句用词尤为缠绵悱恻,蓄有无尽之意。周济评价下阕写法时曾说:“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宋四家词选》)可见周词写作中缠绵、含蓄的特色,也可见周邦彦在写作时是花费了大功夫来构思、编排的。
作为一首咏物词,这首《六丑》中人情与物交融一体,写花处也写人,既写花逝伤春,也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反复缠绵,回环曲折。在音律上,《六丑》多用仄声韵,造成听觉上如泣如诉的效果,更添一层悲凉气氛。(袁先欣)
集评 清·黄苏:“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蓼园词选》)
清·陈廷焯:“如泣如诉,语极呜咽,而笔力沉雄,如闻孤鸿,如听江声。笔态飞舞,反覆低徊,词中之圣也。结笔愈高。”(《云韶集》卷四)
链接 《六丑》词牌。《六丑》是周邦彦首创的词牌,这首《蔷薇谢后作》是周邦彦的咏物名作。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载:“(宋徽宗)问《六丑》之义,莫能对。急召邦彦问之。对曰:‘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
宋词流派之一——格律派。以北宋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派和南宋姜夔为首的雅词派,并称为格律派。周邦彦是音乐文学专家,又曾为皇家音乐机关大晟府的首长,故作词严守音律,一丝不苟,《四库全书总目 ·清真词》云:“邦彦妙解声律,为词家之冠,所制诸调,非独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所谓分寸节度,深契微芒,故(方)千里和词,字字奉为标准。”受周邦彦影响的大晟府诸词人,作词也推敲字句,斟酌音律,一以协律可歌为归,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严守格律的词派。南宋姜夔等人也擅长音律,在词的创作上承袭北宋大晟词派遗风,参究周邦彦等人的技法,他们审定或改正旧调,创制新调,对词的格律的保存和发展有较大贡献。清代汪森《词综序》称赞姜夔及其一派词“句琢字炼,归于醇雅”,“譬之于乐,舞箭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由于这两个词派都有讲究音律和严守格律的作风,故而他们均有“格律派”之称。(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