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虞美人·徐俯》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虞美人·徐俯》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梅花元自江南得。还醉江南客。雪中雨里为谁香。闻道数枝清笑、出东墙。  多情宋玉还知否。梁苑无寻处。胭脂为萼玉为肌。却恨恼人桃杏、不同时。

①虞美人,词牌名。  ②元自,本来。  ③宋玉,战国时楚人,辞赋家。或称是屈原弟子,曾为楚顷襄王大夫。  ④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梁孝王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均为座上客。

作者以花喻人,在对花的描写中反映了自己的品格,在感叹中,表现了词人的多情。

词的上片作者以描写梅花为主。“梅花元自江南得”。江南是梅花的故乡,梅花也可谓是江南的代表。身为江南之人,看到家乡之物,心潮起伏,为之陶醉。“雪中雨里为谁香。闻道数枝清笑、出东墙”。冬末春初,雪中雨里,梅花独自开放。东墙之外,几枝梅花探出身来,张开笑脸,送来缕缕清香。“女为悦己者容”,这凌霜傲雪的梅花让人怜,那绵长清幽的芳香令人醉。然而,这些又都是为了谁?在此,如果说作者在问梅花,更不如说在问自己。作者在和梅花一起寻找着答案。

词的下片作者借花抒情。“多情宋玉还知否。梁苑无寻处”。多情的宋玉,早已离我们而去;广纳宾客的梁苑,已经没有了踪迹。“胭脂为萼玉为肌。却恨恼人桃杏、不同时”。满腹经纶、一腔抱负的词人,没有施展才华的机遇与场所。只得寄情于山水,放情于花草。桃花红,杏花粉;桃花如火,杏花像霞;两者各有千秋,为人喜爱。可他们偏偏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桃花过后是杏花。这让希望同时欣赏他们的作者心情不快,甚至有些恼。当然,这“恼”之由,不只是花,还有人,更有这社会现实。

综观全词,作者以花自比,以花喻人,引经据典,表达了自己孤独之感、生不逢时之恨。

●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历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为江西派诗人。词存十七首,见《乐府雅词》卷中。

代表作品:《浣溪沙·章水何如颍水清》《卜算子·心空道亦空》《卜算子·天生百种愁》《鹧鸪天·绿水名园不是村》《鹧鸪天·满眼纷纷恰似花》《踏莎行·素景将阑》《踏莎行·玉露团花》《南歌子·细蕊黄金嫩》《鹧鸪天·宜笑宜颦掌上身》《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浣溪沙·新妇矶边秋月明》等。

●虞美人,参见第128页相关介绍。

●徐俯生性正直,不畏权势。

靖康元年(1126),金军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攻陷东京,张邦昌僭位称帝,建立傀儡政权。徐俯不屑与奸佞为伍,愤而辞官回家。当时朝廷有的官员为避张邦昌讳,连自己的名字都改掉了。徐俯听说这件事,气愤难忍。他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将家里的婢女取名“昌奴”,遇有客人来访,就大声呼唤昌奴前来驱使,以此表示对张邦昌的鄙夷。张邦昌和他的傀儡政权很快就消失了。建炎(1127~1130)初,内侍郑谌赏识徐俯的品行和文才,向宋高宗荐举,胡直儒、汪藻等当朝大臣也极力推荐,徐俯因而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后因与宰相赵鼎政见不合,贬为洞霄宫提举。绍兴九年,知信州。不久因病辞官返乡,终老德兴。

“梅花元自江南得”。自古文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诵梅的神韵。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首诗描写了近水先放的寒梅,形神兼备,自成高格。

“一树寒梅白玉条”写出了早梅的丰姿。一树寒梅,凌寒独放,洁白如玉,丰姿美丽。“迥临村路傍溪桥”点明了其生长的环境。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这一“迥”一“傍”构成对比,暗示了早梅地处偏僻,其位幽微,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是作者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综观全诗,作者描绘了梅花的颜色,介绍了其生长环境,突出早梅的迎风傲寒风采。

徐俯与张谓,一词一诗,都抓住梅花的特点来写,只不过一个着眼于香,一个突出其早。

梅花,暗香盈袖,素艳高雅,倍受人们青睐。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文人们或托梅言志,赞凌寒独放的风骨;或描形摹态,抒身世坎坷之悲;或点化生情,发思乡怀人之慨。例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许浑《早梅》:“素艳雪凝树。”徐俯的《虞美人》:“雪中雨里为谁香。”李商隐的《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华物。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梅花成为作品中的意象,表达了作家们的思想感情。

梅花元自江南得。还醉江南客。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