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念奴娇①·张孝祥》过洞庭
过洞庭
洞庭青草
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
③经年,孤光
④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①念奴娇,词牌名。 ②洞庭青草,湖名。这里的“青草”指的是与洞庭湖连成一片的青草湖,又名巴邱河。青草在南,洞庭在北,自来并称。二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为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孤光,指月亮。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1166)。当时,张孝祥因小人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情怀和豪迈气概。
上片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万里,水波不兴,一派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象。三四句的“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展现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词人不为显示扁舟之渺小,而是要映衬洞庭的“胸怀”。五到七句进一步描述月光下的湖面之景,上下辉映一片晶莹,天上人间如同共处在一个玲珑剔透的琉璃世界中。“表里俱澄澈”句既是写景,更寄寓了作者高洁的精神追求。最后二句点明这种极妙境界是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表露出作者心物相融的美妙体验。
下片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想到在岭南任职的一年,寒月的孤光照我心明,我的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由“孤光自照”句可见,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词人自省无愧于心,表明了其孤高的心态。“肝胆皆冰雪”与上片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再次强调作者襟怀坦白之志。虽然现在头发少了,衣衫单薄,但在这冰凉的夜晚,我仍然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接下来几句更是气魄雄伟,豪情万丈:我要汲取长江的水为酒,把北斗星当作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我浑然忘却了天地物我,扣打着船舷对天狂啸,简直不知道今晚是什么夜晚了。
全词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显示了作者的高洁情怀。
●念奴娇,参见第92页相关介绍。
●咏洞庭名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范仲淹《
岳阳楼记》。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五
●洞庭典故:唐李白登岳阳楼观洞庭湖写了一幅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明唐寅(唐伯虎)看到后,自感词穷,无法超越,遂写了“虫二”两字让人去猜,寓意即“风月无边”,以不败在李白手下。过去的繁体字,“風”字,去掉里边的一撇和四周的边儿,就剩个“虫”字;“月”字去掉四周的边儿就剩个“二”字。所以,“虫二”代表四个字——“风月无边”。原来这是繁体“风月”二字的字心,去了字的外框,寄寓“风月无边”之意。
张孝祥的洞庭词让我们认识了他坦荡的胸襟和高尚的品质,唐代诗人
刘禹锡也曾有《望洞庭》诗,将洞庭湖描绘得有如仙境。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却又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展现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和”字用得巧妙工炼,形象地勾画出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图景。第二句用“镜未磨”比喻夜晚湖面的平静景象,真实再现诗人的视觉感受:站在岳阳楼上俯望,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映照下水波不兴,好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抛光的铜镜,平静而暗淡。“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朦胧美。第三句写远望洞庭所见。“翠”字与下文的“青”字相呼应,描绘洞庭色彩。这里的“山水”二字实际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再用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在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如此丰富的想像,准确恰当的比喻,配以淡雅的色调,“银盘”与“青螺”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又举重若轻,将千里洞庭看作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使人倍感亲切。
本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再现了洞庭美景。与张词相比,意境更加缥缈和谐。
张孝祥词中,“冰雪”的意象形象地展现作者的坦荡襟怀。“冰雪”因其晶莹洁白的特点,自古就被用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唐
王昌龄就有诗云:“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