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采《七言诗·暮春即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叶采《七言诗·暮春即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叶 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原诗今译】

对对瓦雀跳跃,影儿印上书桌,

点点杨花不时地向砚池里飘落。

我悠闲地坐在小窗下诵读《周易》,

春光离开多时,一点也没感觉。

【鉴赏提示】

“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赵翼《瓯北诗话》)此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把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埋头书案,苦心研读而不觉时日流逝的情景活托了出来,笔调轻松,给人一种悠闲恬淡的情趣。

《周易》,也称《易经》,儒家哲学著作,被定为“五经”之一,是封建士人必读的教科书。此诗虽未正面写自己如何专注入迷,如何身心交融于内容淳厚的儒家典籍之中,但却用时光的流逝,觉而不察来巧妙地突现这一切。

从一、二句的描绘之中,看得出这是春末一个晴朗的天气,麻雀叽叽喳喳,飞来逐去,自得其乐,它们的影子投射在诗人的书桌之上。点点柳絮杨花也仿佛多情,飘飘洒洒落入桌上的墨砚之中。这一联既交待了诗人读书的时令环境,又暗透出读书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从杨花飞逝,柳絮轻飘,雀影移动,砚中积物,诗人恍然觉悟,春光似已逝去好多。但言外之意,正因为自己从《周易》中得到无限的乐趣,书中三昧使自己如痴如迷,才不知道日影横斜,春光已去。

《易传》(《易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讲到辞和像的关系时说: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此诗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特点颇符合上述话语。一、二句“瓦雀”穿行,“杨花”轻飏,何其小而琐细,但这些却是外界自然风光撩拨读书人心绪的“使者”,倘是一般人,怕早已坐立不稳,跑出去领略自然风光了罢! 然而诗人不但不为所动,甚至全然不察。是什么东西产生如此大的“制动”力呢?是书,是内容深奥无边的《周易》。这就是大。叶采是理学门人,他读《周易》,应当是不带功利主义色彩(比如应试取官、邀人激赏等)的,那么,《周易》之博深迷人,便尽在不言之中了。假如我们摒去理学家的迂腐和不近人情处,此首诗可以说是颇得读书之趣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