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腾儿·唐·李端》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李端

胡腾身是凉州儿, 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 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 拾襟搅袖为君舞。

安西归牧收泪看, 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毯, 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去东倾又西倒, 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 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 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 故乡路断知不知。

〔却月〕半月形。〔丝桐〕丝用于做乐器上的弦;桐木是做乐器的上等材料。丝桐,此处代表乐器。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乐舞艺术也盛极一时,所以,唐诗中有大量描写乐舞的诗篇。唐代乐舞昌盛的原因之一,和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有关。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可上溯到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代,特别是北朝,外族入主北中国,各族迁徙杂居,西域乐舞得以传入中国。唐承袭前代,进一步发展了对外文化交流,从当时的乐舞情况看,多数是从我国西部及东亚邻邦传来的。因此,在乐器、乐调及舞蹈的结构、服饰、舞姿和风格等方面,都迥异于中国古代乐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在唐诗中都有突出的反映。

胡腾舞来自凉州、石国(十六国时国名,辖境在今甘肃、宁夏、青海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是一种民间舞蹈。李端的《胡腾儿》诗突出地描写了胡腾舞的服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

舞蹈是一种可见的音乐形式,它主要通过人体动作及优美的姿态、容貌、服饰等以表达人的感情,并诉诸人的视觉。李端《胡腾儿》中写演员的容貌是肌肤如玉,鼻准如椎。演员的服饰是桐布轻衫,腰系葡萄纹样长带,脚穿柔软皮靴,这和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胡腾》中所写演员头带尖顶蕃帽,身穿细布小袖胡衫,脚著彩色软靴一样,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而他们跳起舞来,则是扬眉动目,脚踏花毯,偏带珠帽,红汗交流。有时东倾西倒,有如醉态一般;有时环行急蹴,应顺节拍,腾踏跳跃;有时反手叉腰身,如弯弯月子。诗从舞姿、舞容、服饰到剧情、剧场以及观众的感应,都写得具体、形象、生动。舞蹈刚健中寓婀娜,而动作的主强力度和迅快速度,组成一幅节奏明快、动力感极强,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图画。使西部民族的骁勇强悍、粗犷豪放的舞姿舞态,鲜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