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杂剧编·桂馥·谒帅府(北调一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杂剧编·桂馥·谒帅府(北调一套)

苏东坡被贬至凤翔任判官,按惯例每月朔望都要去拜谒府帅。其他官员因善笑谑府帅接见了他们,独苏东坡官卑职小,又不会拍马逢迎,被拒之门外。甚至,连守卫帅府的门人也直呼其号,辱骂之。这使东坡终于看透官场,立即脱下官服,漫游东湖,获得身心自由。



(生长髯冠带乘马扮苏东坡,众导引上) 下官苏轼,表字子瞻,眉山人也。现居凤翔判官。每逢朔望,例应请谒府帅。今逢月初,须索走遭。人来! 就到陈帅衙门去。(杂应行介) (生) 卑职难辞奔走,高衙最讲应酬。唱喏打躬脚色,随班逐队缘由。(杂禀介) 已到府衙了。(生下马旁坐吩咐) 禀呈手板请见。(杂应下,返报介) 门上爷说道:“大老爷不耐烦,免见。”手板下来了。(生起介) 不耐烦? (沉吟坐介) (杂扮众官谒见介) (生)这些老爷们可曾得见? (杂) 都传见的。(生拓须摇头介)

【翠裙腰】 堂堂府帅多居傲,高下待官僚。冬冬衙鼓辕门晓,候招邀,何曾解带敢宽袍?

你再向门上爷说,众官见得,我倒见不得! 静候请见。(杂应下,返报介) 门上爷吩咐:“那众位老爷都是会讲有趣的话,所以传见。”请老爷自回本衙。” (生大笑介) 甚么叫做有趣的话! 俺又何必求见,不过还他个衙规。

【六幺令】 官卑枉戴乌纱帽,低眉就下,仰面攀高。强颜陪笑,伤心折腰。这般苦,那得覆盆朗照?忉忉,寄人篱下敢称豪?

你再去向门上爷说,等那些老爷们见过,我还要请见。(杂应下,返报介) 那门上爷的话越发不中听了,小的不敢说。(生)只管讲。(杂) 他说:“讨厌的苏胡子不懂眼,还在这里啰唣!”(生起怒指介) 竟有这等放肆的门官!

【寄生草】可恨他轻调弄,可怜俺惹笑嘲。公门任意胡颠倒,称呼信口加名号。门包掯勒贪心要。俺呵,垂头羞说挂冠陶,温颜羡杀香山老。

还是俺的量窄,何苦与他作对。正是:“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

【上京马】 一任他诙谐懊恼,甘作痴聋充下考。再休题眼垂青,不过是官场套。

这一肚皮闷气那里去消? 只好往东湖一游。门子,携带笔砚肴酒到湖上去。(杂应生上马行介) 绝好湖山,引人入胜。只因簿书勾检,不得畅游,竟成个俗宦了。(杂禀介) 已到湖亭。(生下马遥望介) 你看泉源从高来,随波走,涌涌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这湖好不廉也! (自顾笑介) 袍带游湖,岂非话柄? (解带卸袍介) 宽了公服,便是野客,那些鱼鸟自来亲人。(坐介)门子,安排笔砚,看酒上来。(杂铺设生连干数杯介) 再换大杯来! (杂换大斗生连干介) 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俺且信笔乱题几句。(写介)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 (放笔起朗吟大笑介) 真乃好诗也!

【前腔】这闷怀豁然开了,失却湖光何处找?笔底下调儿超,眼底下孩儿闹。

(又饮数斗,负手散步高望良久掀须笑介)

【前腔】那世故全然不晓,明白糊涂一笔扫。只恋著好湖山,管什么升和调。

兴犹未足,再续几句。(坐写介) 余今正疏懒,官长幸见涵。不辞日游再, 行恐岁满三。 暮归仍倒载, 钟鼓已韽韽。 (放笔起吟介) 诗已终篇,天色向晚。壶中酒尽,回衙再酌。(上马行介)

【后庭花】 【煞】恼来忍气消,愁来借酒浇。宪体威仪重,衙官屈宋高。莫嚣嚣,都付与铜弦铁板,江东一曲醉酕醄。(下)



朔望: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府帅: 苏轼被贬凤翔任判官时,陈希亮为府帅。覆盆: 形容黑暗之甚。朗照: 阳光照射。忉忉: 形容忧劳之状。《诗经·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掯勒: 亦作勒掯,意为强迫。挂冠陶: 辞官归隐的陶渊明。陶为彭泽令,郡里派督邮至县,要求陶潜束带见之。陶潜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 《归去来辞》。香山老: 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辞官后,隐居香山 (今河南洛阳龙门山之东),自号香山居士。下考: 下僚。簿书勾检: 指为衙门事务所累。勾检,稽留,拘箝,约束。触重阜尽为湖所贪: 指湖水高涨,漫上高筑的堤岸,湖水似乎很贪心。螭 (chi吃): 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蛟龙之属。韽韽(an暗): 声音微小难辨别。宪体: 典章制度。屈宋: 屈原、宋玉。二人皆善词赋,为后世词章家所宗,并称屈宋。酕醄 (mao tao毛淘):大醉的样子。



《后四声猿》 由四本各自独立的杂剧组成,每一本杂剧都只有一折。在曲调上,南北曲混用,所以叫“南杂剧”,也叫“短剧”。短剧在篇幅上一般都短于四折,这是明清杂剧的新形式。它不仅是对元杂剧的形式上的突破、创新,而且,在审美观念上,也跟元杂剧大异其趣。

从表现内容上看,桂馥的 《谒帅府》无非是表达了作家不愿向权贵折腰,不甘为官枷吏锁所约束的耿介情怀。剧作后半部分那种对大自然的亲近、投入、融洽,无非是那种耿介情怀的一种变奏、升华。然而,该剧在艺术形式上却显示出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判然有别的独特结构。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在内容上是表现两种对立力量的冲突 (往往是善与恶的冲突),在结构上便具体展现两种对立力量如何互相对抗、互相消长。这种结构表现出作家对于戏剧情节的故事性、对于如实描绘社会生活的普遍兴趣,它具有“再现”的美学特征。《谒帅府》从内容上看也是写两种对立力量的冲突,但是,在结构上,苏东坡的对立面,那位不可一世、盛气凌人的陈帅和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看门人始终没有出场,这种冲突被推到幕后去了。出现在舞台上的,只有苏东坡和他的仆人,以及一队走过场的官员,苏东坡与陈帅、看门人的关系由仆人连接起来。于是,在舞台上,陈帅与看门人的嘴脸便由仆人向苏东坡频频勾勒,每一次的勾勒都成为苏东坡感情爆发的导火线,引发出苏东坡一次次的情感渲泄,一次比一次更令人愤慨。苏东坡吩咐仆人去帅府禀呈手板请见,仆人回来说:“门上爷 (看门人)说道:‘大老爷 (府帅)不耐烦,免见。’手板下来了。”话音刚落,一队官员满面春风,满怀虔诚地走进了帅府。陈帅有耐烦召见其他官员,唯独拒他苏东坡于府门之外。他感到困惑不解,又叫仆人去问个究竟。仆人回来说:“门上爷吩咐,那众位老爷都是会讲有趣的话,所以传见。”苏东坡这才明白,这是一群拍马逢迎的奴才,而陈帅那副喜人奉承、谄媚的嘴脸也可想而知。苏东坡感到官场与他格格不入,他只想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把“谒见”这一衙门例规应付过去。他叫仆人第三次求见,这一次可惹得看门人发火了:“讨厌的苏胡子不懂眼,还在这里罗唣!”看门人狗仗人势,竟然直呼其外号,大大地触怒了苏东坡。他看透了官场,脱下朝服,成了野客,再没有官场的约束。他觉得自己跟大自然融为一体,获得了全身心的自由。可见,作为全剧主要表现内容的不是苏东坡与陈帅之间面对面的冲突,而是这种冲突在苏东坡的情感世界里掀起的阵阵波澜,它展现了苏东坡请求谒见被拒之后,由迷惑不解、到勃然大怒,最后幡然而悟的心理历程。显然,这种结构表明,作家感兴趣的,已经不是剧作的故事性,而是表现主人公的感情世界,宣泄作家的内在情感。它具有“表现”的美学特征。

《谒帅府》这种结构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在晚明至清初,戏曲界出现了一批短剧,如王衡的 《真傀儡》,张韬的 《续四声猿》,吴藻的 《乔影》等等,都采取与《谒帅府》相同的结构方式。这批短剧的出现,其实是代表了戏曲界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即把杂剧看作是渲泄作家情感的工具。张韬在《续四声猿·序》里说:“猿啼三声肠已断,岂更有第四声?况续之以四声战! 但物不得其平则鸣,胸中无限牢骚,恐巴江巫峡间应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耳!”这可以看作是这批剧作家相同的审美趣味。所以剧作的故事性被淡化了,情感渲泄则被大大强化了,成为剧作的主要表现内容。这种审美意识跟晚明思想界、文学界那股浪漫思潮是相呼应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