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翁》原文与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杂剧·凌濛初《虬髯翁》原文与翻译、赏析

(末) 想俺好下不得这口气儿也!

【耍孩儿】 太平车载不起冲天怨,一霎儿把刚肠闷软。锦江山,眼盼盼,难留恋,似这般褪后趋前。非是俺肯输心,臂鹰手轻藏弹,都则因怕失手,钓鳌钩别上牵。为此深筹算,又不是有家难奔,怎弄个有命难全?

【三煞】若甘心肯伏降,那侯封也自羶。则崛强性,从来受不得人轻贱。况藏弓烹狗为常事,若祝华呼嵩更赧然。似这样,真无见,可不道无为牛后,宁作鸡前。

《虬髯翁》 系四出杂剧,其题目正名作 “李卫公 (即李靖) 家缘省气力,唐天子 (即李世民) 江山争不得; 莽道人望气太原郡,虬髯翁正本扶馀国”。事本唐杜光庭所著传奇《虬髯客传》。剧写张三郎,自称虬髯翁,于隋末屯粮召兵蓄谋起事,等待时机以逐鹿中原。有李靖、红拂夫妇欲去太原投奔李世民,路遇虬髯翁,结为挚友,遂约太原汾阳桥相会。届时三人同去李靖之友刘文靖处,正遇刘在与李世民对奕。翁见李世民,为其扬扬神采、昂昂气宇所震慑,料知天下必属此人,难与争锋,于是同李靖夫妇返回西京,将全部财产赠与二人以供辅佐李世民之用,自己却去东南千里以外寻求发展。时海外扶馀国内乱,翁乃乘机夺取王位。若干年后,李世民登基,李靖率军征高丽,已做了扶馀国主的虬髯翁乃拨海船千艘、水军三万协助大唐,终获全胜。

作者另有两本杂剧《北红拂》和《蓦忽姻缘》,俱取同一题材,却使虬髯翁、红拂和李靖分别为三剧的主角,也很别致。祁彪佳《远山堂剧曲》对此极为欣赏,说: “凌初成既一传红拂,再传卫公矣,兹复传虬髯翁,岂非才思郁勃,故一传、再传,至三而始畅乎?” 充分表明作者对虬髯翁故事的喜爱。

本出写虬髯翁回到西京后专待李靖夫妇来访,待见面后,将全部家丁房产、宝货泉贝悉数赠之,以助其 “擎天”——辅佐真人的事业。李靖问他意欲何往,他吞吞吐吐,只是说: “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便是俺得志之日。” 届时沥酒东南以相贺就是情分了。然后迳与预设的海船及兵将渡海远行了。所选二曲即为送走李靖夫妇之后他的内心独白。

虬髯翁大概也算得隋末乱世之豪杰,他一心囤粮集兵,希望成就自己的霸业。当他从李靖处听得李世民折节下士、英勇无比,视之为 “异人” 时,心中已为之一动,深恐冤家路窄。待在汾阳见了李世民。更为其器宇轩昂所震慑,自知难以与其争雄,遂生“早赋归兮” 之意。不过,内心却咽不下这口气,在馈赠家私、送走了李靖夫妇之后吟唱的 【耍孩儿】 曲中,便尽情地渲泄了内心的矛盾与痛楚。劈头就是冲天的怒气连太平车也载不动。太平车乃大型畜力车,在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画卷中有二牛或四骡牵引的两轮大车即是,轮有多至四者,畜有多至二十者,足见其大,却仍载不起虬髯的怨气,真是怨恨到了极点。这番怨情并非针对李世民的,从【一煞】“这是生瑜生亮天公变” 的曲辞看,那是怨恨苍天的错意安排。但是,这种怨气又确实因李世民而起,正是在见了李世民的霎那间,他那刚肠被闷软了,再难与之抗衡,执掌江山的雄心也再难留恋,只有隐身而退。不是自己真心服软呵,只因为害怕失手——架鹰手还在手中藏着弹丸,一旦鹰有闪失即以弹制物呢!倘钓鳌却钓上了异物,岂不贻笑大方?因而在得失之间不能不费尽思量。

如果在李世民面前俯首称臣,封侯晋爵当没问题,但以我这倔犟的性格,从来不会甘居人下,做小伏低。何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乃人情之常,最终逃脱不了被遗弃的命运。成天价去作歌功颂德、阿谀逢迎的表面文章,岂不更愧煞人也。如此无见识的行径,倒不如不做牛尾,宁做鸡头! 即宁可享受小而尊,也不肯大而卑,屈居人后。

全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形象,这两支曲辞更被时人评为“血性男子语” (见《盛明杂剧》本该剧汪彦雯眉批)。同是隋末起义的策划者,同想逐鹿中原,一当发现有强于自己的对手可成就大业,即毅然而退,且捐献自己全部财产以助之,这是需要大决断的。这决断当然也基于他那君臣关系历来难处的历史观,所以才发出 “无为牛后,宁为鸡前” 的感叹。这种感叹或许是对自己才干的认识也未可知,但其磊落的行为,还是难能可贵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