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懋麟·苏幕遮》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汪懋麟·苏幕遮》原文赏析

舟中寒食

落花风,寒食雨。几阵廉纤,催送春何遽。闲倚篷窗临古渡。野店青帘,飘在垂杨树。

日归迟,时节误。暝色高楼,望断河桥路。燕子来时愁欲暮。波上双双,飞过船头去。

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二日,此时百花开始凋残,那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的氛围,最易令羁旅漂泊之人动离别思乡之念。此词题为“舟中寒食”,说明作者此时正漂舟于江上。词一开头即以“落花风,寒食雨”这样平易简炼的短小对句,道出了这一时节的气候特色。下面两句情景交合。“几阵廉纤”,具写“寒食雨”之状。廉纤,细雨貌。陈师道《马上口占呈立之》诗,即有“廉纤小雨湿黄昏”之句。季节推移,本为自然现象,但在词人看来,是风雨在“催送”春归,而且催送得如此急遽。中间着一“何”字,以诘问语气出之,显含责怪之意,这实际上是作者主观上不堪忍受暮春时节带来的感情骚动而迁怒于客观之物。以上主要就题中“寒食”二字着笔,至“闲倚”句则关合题中“舟中”。正当无聊赖之际,篷舟撑到了古渡。古渡,当然会引起词人某种程度的好奇心,禁不住看看周围的景色也是寂寞中的一种消遣。他怀着闲散的心情倚窗眺望,这里的景致和古渡相应,也颇带点古风哩: 郊野店铺的青色酒帘,正高悬在岸边的垂杨树上随风荡飘。但这里没有商旅相呼、猜拳行令的喧哗,词人也无意舍舟登陆光顾这酒店。北宋词人柳永的《夜半乐》词也曾写旅途所见:“望中酒旗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相笑语。”这和野店青帘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的景象: 一个是农家稠密,有少女的盈盈笑语; 一个是古渡荒郊,清冷寂寥。柳词以热闹的场景反衬出自己旅途的寂寞,汪词则以古渡的荒寂,更进一步烘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感。所见虽有不同,所感却颇一致。从情与景的关系来说,二者又有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区别。

词的上片虽重在写景,但情已蕴含其中。下片便把这“情”向深处更推进一层。过片的“日归迟”,含有时间过于缓慢之感,“时节误”,指延误了归家的时间,暗示出上片的凄清之情乃是和归思联结在一起的。“暝色高楼”二句系从对方着笔。前句用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词意。当天色逐渐昏暗之际,词人想象亲人登楼眺望,直望到与河桥相接的道路的尽头。望断,直望到看不见之处。这种写法与柳永“想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八声甘州》)实为同一法门。但柳词用一“想”字领起,是为明转; 汪词不用任何动词连接,是为暗转。后者在表情方面显得更为含蓄、凝重。至“燕子来时”句又从设想家人转至眼前。“愁欲暮”,既是写燕,亦是写己。燕子在暮色来临之时,唯恐被黑暗所包围,急于归巢歇宿,这又何尝不是词人此时的心态呢?结尾两句承接“愁欲暮”,绘出一幅“宿鸟归飞急”的图画,同时又以飞燕“双双”反衬舟中人的形单影只。

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把垂杨细雨、古渡青帘、篷舟飞燕加以组合,收到了词中有画的效果。但作者的描写又决不是静止的,一切景物都处于动态中,同时又把时间的流动与景物的变换相结合,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既自然流畅,又跌宕有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