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纳兰性德·浣溪沙》原文赏析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小词写离情,本是它的特长。张炎《词源》卷下曾举秦少游 《 八六子》作为离情词的范例,说是“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融,得言外意。”这首《浣溪沙》也是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离情,亦有意蕴言中、韵流弦外之致,不失宋人风味。

词中主人翁为一少妇,规定情境是她的丈夫已外出多时,至今未回,因此这位少妇在等待征人的归来。起句“消息谁传到拒霜”,直抒胸臆,融情入景。“拒霜”,花名,木芙蓉之别称,又名木莲。仲秋开花,性颇耐寒,因称拒霜。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诗云:“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已把此花的特点作了精确的概括。细观此句,征人外出之后,曾托人捎信,说是中秋时节拒霜花开,他一定回来。可是拒霜花已开,征人犹未还家,所以这位少妇不免起疑: 这消息究竟是真是假?盼望之情,以问句出之,愈见盼望之殷。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谁”字,这是指她的丈夫,还是指捎信的人呢?似乎很难确指。妙就妙在没有确指,唯其如此,才能恰到好处地抒发思妇的一腔幽怨。所谓以虚字点活,即此意也。

第二句“两行斜雁碧天长”,本是景语,但也蕴有感情。自从汉代苏武牧羊故事流传以后,人们总以为雁足可系帛书。诗词中更是常用此典,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时少妇极目长天,只见两行征雁,向南飞行。她在内心里不禁嘀咕: 古人说鸿雁传书,为什么它没有给我捎来消息呢?可见此句乃是蝉联首句而来。“雁”上着以“斜”字,表明风疾; “碧天”下缀以“长”字,极言思妇所望之远。则种种离情,俱在此景象中绘出。至歇拍“晚秋风景倍凄凉”,则收缴上文,思妇怅然若失之神态,凝然可想矣。

上片写室外,下片转写室内。过片二句以整齐的一联写怀人不见的落寞情怀。“银蒜”,押帘之物,银制,其形似蒜。庾信《梦入室内》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欧阳修《帘诗》:“银蒜钩帘宛地垂,桂丛鸟起上朝晖”,俱是此意。唐宋词常以帘幕低垂,形容闺房之清静。如秦观《浣溪沙》: “宝帘闲挂小银钩。”陈克《菩萨蛮》:“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都能给人一种幽隽静谧的感觉。此处同样写帘垂,但既没有微风吹拂,也没有银帘闲挂,而是用银蒜把帘儿押着,因而它直挺挺地下垂,纹丝不动。可见寂静得异常! 但这寂静仅是表面现象,人物内心深处仍然燃烧着炽热的离情,烦躁而不安,所以后一句便说: “玉钗敲竹信茫茫”。思妇拔下鬓上的玉钗,频频敲竹,借以排遣愁绪。“敲竹”这一细节,乃词人所独创。昔人有词云:“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欧阳修《蝶恋花》)只指是风敲竹,而这里却是人敲竹。诗词写人物感情,最忌用空泛的抽象的语言,而应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刻画其心理活动。象秦观的《浣溪沙》:“照水有情聊整鬓,倚阑无语且兜鞋。”明人沈际飞评曰: “即令闺人自模,恐亦未到。”宋人赵师秀亦有《约客》诗云:“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敲棋子与这里的敲竹,同其况味,通过这样的细节反映思妇难堪的离情,可谓“得言外之意”了。

结句“黄花开也近重阳”,句式似宋人“满天风雨近重阳”,意境略逊,但用得很恰切。有如神龙掉尾,与起句照应得十分自然。黄花即菊花,古人每到重阳佳节,合家团聚,东篱赏菊。可是这位思妇盼望征人,从接到消息后一直盼到拒霜花开,如今拒霜花已谢了,菊花也开了,依旧是“信茫茫”。眼看重阳佳节快到了,征人能不能回来呢?词中没有点明,仅仅以景语作结,让读者去想象,因而非常含蓄有味,令人揣摩不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